2020年国家电网社会招聘面试资料环化材料类题库(445)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03 09:04:46
“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很好”“我们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我们可以辐射到周边几个省区”……沿着长江经济带采访,听到最多的词莫过于“我们”。各地方、各部门在介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时,常常用“我们”这个第一人称来叙述,流露出格外的自信与自豪。
“我们”意味着,不是单枪匹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抱团发展、协同作战。从长江上游一路走来,感受到“我们”的能量无处不在:江边植柳,是几代人的接力,社会各个群体也参与其中;非遗文化传承,既在学中干、干中学,又能带动村民致富;一个港口码头,集水运、铁路、公路为一体,交通“聚合”让物流更顺畅……从植树护绿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文脉承续到乡亲们一起致富,让陆海空等不同维度找到“交汇点”,也让“我们”彼此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协同一致的题中之义。
不过,“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体,也并非易事。仔细分析会发现,说的是“我们”,但以“长江视野”看,往往还是“我”。仍有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现象,“谋一域”的多、“谋全局”的少。比如,有地方谈绿色发展,只顾说经济增长,绿色似乎只属于上游地区的事;有地方谈区域资源整合,往往想要的太多、能给的太少,在融入长江经济带过程中找不到特色优势;有地方谈口岸的开放型经济,引进的企业多、进口贸易多,而走出去的企业少、出口比例小,开放属性显得有些失衡……实际上,各地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长江经济带的大视野中来思考问题、找准定位、谋划未来,就很难有真正的“我们”。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