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老家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里源村的90后小伙陈健,大学学医、父母期待他成为一名医生。但毕业后,陈健瞒着父母回到村里经营果园,又变回了农民。父母知道他弃医从农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已经这么累了,你为什么还要回来?”面对质疑,陈健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2017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十几家农业合作社找他合作。(10月7日澎湃新闻)
接受大学教育,在城市里拥有一份光鲜的工作,是无数农民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但现实中,如同陈健这般,大学毕业后回归农村当农民的不在少数。有回到农村搞养殖的,有利用微信创业最终成立互联网公司的,还有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卖米粉的。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选择,一次又一次挑起公众对人才发展走向的讨论。
在很多人眼中,大学生是高学历、高薪、工作体面的代名词。而农民,则意味着文化水平低、收入少、劳动强度大。在人们眼中,大学生在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后,就应该利用专业优势,在城市里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如果兜兜转转,回到农村这个原点,那就是浪费教育资源。
上述观点很有市场,这也是为何前几日北大硕士毕业后卖米粉的新闻引发舆论围观的原因。高分低能、人才浪费、职业高低等关键词一次次被提及。追本溯源,其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点深入人心,大学生即使不“仕”,至少也该是白领、教师等职业。这样的观点,也有职业高下的先天性评判。二是当前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市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扶持有限、医疗教育水平较低,既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又变相地给大学生扎根农村营造了社会舆论压力。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