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与此相似的另一种现象是骚扰电话,虽然也是合法的营销方式,但是同样能让用户产生不舒服感。表面上看,判别一条短信是不是垃圾,一个电话是不是骚扰,得看个人的现实需求、主观体验,但本着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不能因个别的需要而伤害整体的用户体验。体现在法律条文中,去年送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或者请求,经营者不得……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2015年出台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称:“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其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前提表述为“消费者同意”,这体现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利最大程度的尊重,而在现实中,不管一条短信有没有价值,征求用户同意这个环节基本是缺失的,这正是垃圾短信为人诟病的地方。
如何才能体现出对用户的尊重?首先,在大部分APP和商业网站的注册环节,应该进一步明确有关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规则,特别是能否利用个人信息做商业推广,要增强式告知并允许用户选择,默认选项不可,允许可另勾选。其次,对平台商户也要进行相应的规则约束,有条件的平台可参考使用虚拟号、二维码等技术,在不影响交易效率的前提下,隐去或模糊用户隐私信息,或者要求商户在发送营销短信的过程中,必须提供“回关键字可退订”的选项。此外,要发动运营商和消费者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一些安全软件对垃圾短信“全民标记”,使得它们以“沉潜”的方式被拦截下来。最后,相关部门要负起兜底责任,既从法律规定上作明确定义,也要通过制度惩戒明确底线,不仅要及时搜集与核实民众反馈,联合各部门对一些商家作警告和处理,更要从失信制裁、跟踪处罚等角度上予以规制。
当前,利用个人信息做精准营销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但营销要有尺度,更要有规范。把握好营销的“度”,关键是识别用户的需求,又不造成对用户的骚扰,这最终体现在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规范性上,这也是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仍然迫在眉睫。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