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在发展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供给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两端——“需要”和“发展”本身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历史性变化,从而使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内涵相应发生深刻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源在于供给的质量和效益、结构和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够高,表现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这些突出问题,本质上是国民经济供给侧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不够发达,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出发点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为彻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有效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能有效应对风险的经济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双重风险”并存,既有成本推动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又有需求疲软导致的经济下行风险,其原因主要集中于供给侧。比如,出现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侧的要素成本上升;投资需求增速放缓的深层原因在于供给侧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找到有效投资机会;消费受到一定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因此,克服“双重风险”并存的新失衡,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关键
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关键。
全面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正是振兴实体经济。与需求侧管理把着力点放在需求端、消费者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供给端、生产者。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劳动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二是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三是企业与企业的集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善产业组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举措必将激发经济活力,加快增长动力转换,全面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水平。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