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单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承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B.后者只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C.前者看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后者看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故唯物论中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指因为河流中的水在不断流动,所以第一次与第二次踏入时此人接触到的水是不同的,因此第二次踏入的河流早已不是之前的河流,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则是指该河流的永远在奔流,无休无止,因而该河流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之中,这一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2.(单选)对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百姓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项惠民政策,有利于促进消费;但是也有人认为,节假日期间上路车辆原本就很多,这一政策会加剧拥堵状况。这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立的
B.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C.多数人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2.【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唯物辩证法中毛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题干中描述的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政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以给百姓带来实惠,也即这一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该政策会加剧拥堵状况,也即这一政策有其固有的弊端。这体现了同一政策既有其优势,又有其弊端,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体现。有不少同学会误选D选项,认为“加剧”一词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没有准确全面把握题干的错误思路,“加剧拥堵”只是政策可能存在的弊端,而并没有体现政策好的一面向坏的一面转化。故本题答案为B。
3.(多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B. 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C. 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D.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
3.【答案】ACD。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文史常识中的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最终失败。其最终失败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客观原因是革命力量相较于反动势力而言依旧处于弱势;主观原因则是民族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未能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因而无法真正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得不到人民的广泛参与。B选项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历史时期划分来看,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未传入到我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才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辛亥革命在客观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之一。因此B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ACD。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