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现状和影响分析:
1、五花八门的机构名目繁多,鲜少发挥实际效用
早年前郑州市政府为了加强对馒头市场的管理,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而成立了"馒头办",最后却因为职能错位,滥用职权过度管理市场,产生乱收企业的公告宣传费,引发"馒头风波"。
2006年陕西省某市也曾设立了饱受争议的"推广足疗保健工作小组",曾亲自下发所谓的"红头文件"禁止公安机关进入足疗店执法检查,还要求执法行动必须由没有实际执法权力的市总工会牵头,最终该机构也销声匿迹。
今年四月份,河南省商丘市为了执行禁酒规定、查处违规饮酒的干部,专门设置了一个名为"禁止午间饮酒办公室",该办公室门牌被网民放在网上,多数人认为有超编嫌疑,也引发大家对于政府机构臃肿的思考。
今年5月28日,《郑州晚报》报道了郑州市政府的"西瓜办"领导小组,出台了《2014年西瓜销售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首次开通了"西瓜办"官方微博和微信,临时组建的机构人员也暂未调整,工作职责也未能细化,也没有特定的办公区域,后又官方取消,引发了网友热议。
2、"随意式"设定,领导多头管理事倍功半
这些协调机构多是由各地领导牵头,大笔一挥,脑袋一热就即可成立,没有特定的法律依据,有的地方在一个月内一次性设立上百个协调机构,甚至连设立机构的具体职能都难以表述清楚,也存在重复设立,层级过度设立的现象,这种随意化的设定显示了对严肃的政府机构设定的漠视。
而且选取的领导基本属于各地的一把手,领导本身就身兼数职,喊着"提高效率"的号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是会议扎堆,在会上只带个本子点个头,心不在焉,甚至没有时间去参会,机构多如牛毛,却只有"挂帅"的名目,使多数机构成为闲置的"空壳机构"、"僵尸机构",2009年山东省份的一个县委书记曾被安排过担任40多个领导小组的组长,可见领导小组的办事效率绝对会大打折扣,机构臃肿又不干实事也是一种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