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热点话题: 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6-26 19:00:46
建构一套普惠而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素来是世界性的难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是困难重重。而必须看到的是,中国近些年来在此方面成绩斐然,其创造性的改革路径以及制度设计,堪称全球瞩目的中国方案。
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近些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医疗费用涨幅明显下降。随着药品价格透明化以及公立医院统一取消药品加成,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降负成果。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并向大医院延伸,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由国家开展价格谈判,首批谈判药品降价50%以上。种种举措共同作用下,过去“看病贵”的局面获得了极大改善。
[面临的问题]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核心逻辑。但是我们当前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一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大,城乡之间差异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看病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大医院,哪怕家门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要往大医院跑,无序就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是从医改来说,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中理清脉络的过程,无疑也是调整利益的过程。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拣软柿子捏”、违背医改精神搞小动作、甚至直接抵制医改的情况依然存在。上面推一推,下面象征性地挪一挪,这种惰性也亟待克服。
[意义]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保障居民健康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慢性病已呈井喷之势,每年新增慢性病人将近两千万,如此沉重的疾病负担,必须建立公立医院为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医疗体系。。根据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公立医院应重点“保基本”,也就是保障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教学科研等。高端的医疗服务应由社会资本去承担。
避免民众因病返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让更多人避免因病返贫,既关系百姓的健康福祉,也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此,需要编织一张囊括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对策措施]
在公共医疗保障上,尤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在哪里,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就应该有效覆盖到哪里,医疗资源就应该下沉到哪里。当前我国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偏远地区贫困人口医疗负担有效减轻。做好基本医疗公共服务,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轻预防、重医疗向重预防转变。需要加强疾病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居民定期体检服务,逐步开展针对每个人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早期患者身上的问题,预防并控制疑难杂症的发展,减轻后期医疗费用。
二是强化民众的健康管理,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基层医院在人财物等资源上的短缺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人才培养、资金保障上提供大力支持,让基层医院能够承担起公众健康“第一守护者”的职责,并理顺双向转诊机制,真正让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是破除各级医院“以药养医”。需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购药自主权。同时,继续推动药价市场化改革,保证廉价“救命药”的市场供应。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