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下达"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越来越重。如果不把中小学生"减负"当作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注定难以取得实效。
从现实情况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各种力量已经成为一种集体非理性地表现,它是现实体制、社会观念、文化历史传统诸多因素的综合。
首先,传统文化历史观念根深蒂固。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形成了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和陈旧的人才观,从而导致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也使得分数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高中-大学-社会精英"成了家长心目中唯一的成才之路。
其次,现行教育体制为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学生提供获得高等教育的途径较少,教育评价机制蜕变为一种选拔性的工具。我国是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虽然近几年高校在扩招,但仍有一半左右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大学。况且,在我国,尽管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迈入大众教育阶段,但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依然普遍。因此,学生只有通过选拔性考试才能进入高等院校。
再次,大众心理和社会氛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子女学习情况是家长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子女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名牌大学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这种不良的社会心态直接造成家长过于急功近利而使得子女课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因此,"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它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社会倡导成才渠道多样化。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中形成新型成才观念,即学校教育不是培养人才惟一途径,也不能用是否考上大学作为衡量学生成才的惟一标准。学校只培养学生有健康体魄、高尚心灵、正常思维和学习方法,只要学生达到上述目标,即是合格学生。
责编:荣秀
上一篇:起开征 环保税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