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近期,诞生于80年代并铭记在一代人心灵深处的作品,如刘心武的《班主任》、舒婷的《致橡树》、巴金的《随想录》、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刘震云的《塔铺》和余华的《鲜血梅花》等作家手稿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一经展出,马上引起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一场“奔走相告”。(1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下的青年作家几乎都是“键盘侠”,因此对他们来说,作家“手稿”可能显得比较陌生。但是对于50后、60后作家而言,作家“手稿”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这个年龄阶段的作家,一般已经退休或面临退休,在经历了几十的写作之后,无论名气大小,他们都常常陷入作家梦的追忆,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作家“手稿”展,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
稿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作家是把作品写到稿纸上的。我曾写过短文《留住稿纸的记忆》,记录了我对稿纸的美好回忆。各色不一,大小不等的稿纸,对那一代作家留下难忘的印象。只要我们一看到那红色的方格稿纸,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因为稿纸里有属于我们这一代文学青年的青春和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稿纸是历史的痕迹,能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思。正如评论家李敬泽说,一份手稿兼具作为文物的历史价值、作为文献的研究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要看到,作家在一张张稿纸上留下的手迹,或隽秀,或洒脱,其本身就是一种书法艺术,完全可以视为硬笔书法比赛。在这些展出的手稿中,我们可以在感受稿纸蕴含的时代特色的同时,欣赏作家的书法水平。要知道,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当年能用上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稿纸也代表一种认可、一种特别待遇,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现在把作家手稿拿出来展览,既是一种历史的显现,也是一次老作家的书法呈现。
责编:荣秀
上一篇:每日时事新闻播报(1月17日)
下一篇:每日时事新闻播报(1月 16日)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