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例题】寺庙里丢失了一袋香火钱,方丈找到甲、乙、丙三个小和尚来询问。甲说:我没偷。乙说:甲偷的。丙说:我没偷。已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钱,且只有一个人说的对。
问题:到底是谁偷了钱?
A.乙 B.丙 C.都没偷 D.甲
【答案】B。中公解析:先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用逻辑的语言表示出来:
甲:非甲
乙:甲
丙:非丙
我们会发现:甲说“不是甲”,是在撇清自己,强调偷钱袋这件事和甲没有任何关系,乙说“是甲”,是在指认甲偷钱袋。显然,甲乙两个人的话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特性: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的特性。已知题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即另外两个人的话为假。也就是说,真话必定存在于甲乙两人之中,所以,丙说的话就是假的。“非丙”为假,那么,“丙”为真,即丙就是偷东西的人,答案为B。
这道题相对简单,运用了矛盾这个知识点,那么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生”和“死”这两个概念,生物的状态只分为“生”和“死”,同时“生”和“死”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因此,这两个概念为矛盾关系。我们会发现,“生”和“死”是截然对立的,互为矛盾的两者必然一真一假。当了解了矛盾的特性后,我们会发现公考中涉及到真假话的问题就可以从矛盾入手,拿到一道题目,先去观察题干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常见的矛盾关系有:
P的矛盾是非P;“所有A是B”的矛盾是“有些A不是B”; “所有A不是B”的矛盾是“有些A是B”;“某个A是B”的矛盾是“某个A不是B”。
当通过题目判断出题干存在矛盾后,利用矛盾的特性“互为矛盾的两者必然一真一假”,根据已知条件给出的真假话的数量,绕过题干矛盾,锁定剩余条件的真假性,进而得出确定性信息,根据问题找寻题目所求。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