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严格公共资金管理和监督,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公共资金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对于"阳光化"、科学化使用公共资金的作用不言而喻。
"预算外"资金,时常成为滋生腐败的"沃土",各地也先后查处了一批在预算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仅在2013年度,江西省财政厅对六项民生资金进行监督检查时,就发现"小金库"多达487个;广东省查处了"小金库"22个,涉及金额约2000万元人民币;湖北省纪委和监察厅也发文通报了多起私设"小金库"的违纪案件。
为公共资金装上"安全锁""防盗门",需要真正做到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近年中,我国财政收入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也成为公共资金支出中的着力点。但"重划拨,轻管理",已成为不少地区的共性问题。强化预算管理,切实把公共资金都"锁"入预算管理范畴,乃是做好"事前监管"的关键所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据预算管理做好精打细算,有利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公共资金在民生领域更好地发挥效益。与此同时,严格做到用预算管理引领公共资金开销,也有助于尽量减少"拍脑袋决策",规避"慷国家之慨"的行为。
为公共资金装上"安全锁""防盗门",同样离不开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等重大职责。切实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有利于及时发现"蛀虫"、惩治腐败,形成对于贪腐行为的震慑力,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为公共资金装上"安全锁""防盗门",避免公共资金"跑冒滴漏",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卡紧关口",审计监督"持续给力",才能筑牢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让更多的公共资金转化为"民生福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