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热点背景】
8月30日,一款运用AI技术换脸的App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App实现视频换脸,变成各类热门视频电视剧中的演员,过足戏瘾。然而,由于该APP的主要换脸功能都需要上传人像照片,并通过极为严苛的权限认证,因此引发了对隐私泄露的广泛担忧。
【试题预测】
8月底,一款“换脸入戏”APP软件在朋友圈横空出世,不少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都看到有朋友转发通过这个软件生成的“换脸视频”。但是,此款应用走红后,也有用户在社交媒体表达了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过去不敢想或者敢想却不能做的事。这款名为“Z“换脸入戏”的APP软件只要上传一张自己的“脸照”,就可以与任意一位明星互换“头像”在影视剧中呈现出自己的样子。而且脸融合效果非常棒,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与隐私也暴露无遗,从过去的微信号,到现在的脸部信息,这之中到底会存在怎样的风险,人们是否又是在牺牲个人隐私换娱乐,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议题。
在使用该APP的过程中,必须上传清晰且角度合适的相片素材,还要通过权限认证,才能进行下一步。且该APP和很多其他中国内地的App一样,注册要求绑定手机号,而手机号是实名的,银行和民政信息都绑定的同一个手机号。那么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既有手机号,有面部图像,通过技术合成,犯罪分子可以替你和你家人通话了。苦口婆心树立起的防骗意识,却可能因为你无意识的授权,被犯罪分子的AI换脸视频给骗得血本无归。同时无论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很多还采用人脸识别来作为远程操作的实名认证辅助的,通常人脸识别是用眨眼、摇头来判断手机前的人是否活体,避免用相片替代人脸,AI换脸就可能让这些支付安全处于险境。
众所周知,巨型网络平台掌握了数以亿计的巨量用户信息,如果用户上传信息后即意味着失去自己信息的所有权,则其后续的权益都将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基础都将被瓦解。当然,舆论的炮火也不必全面指向该APP本身,深挖其背后:商业利益至上,在数字经济形态下,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优势就是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商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公司很难主动割舍这种优势;也有法律没有及时跟进,以及企业普遍缺乏自我商业道德约束也是亟待补上的漏洞。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在开放与保守,在鼓励创新与守护伦理之间,构建一套符合公利的平衡性制度体系,刻不容缓。个人信息保护需立法明确数据所有权。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边界不断拓展,对于相关的技术伦理,也该有更多的审视。科技企业自发地承担伦理责任,保持敬畏之心,坚持科技向善,才能在“良性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责编:李小宇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