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发布,《意见》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和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全科医学人才支撑。《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2018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这是自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来,第三十个省级行政单位印发本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权威论述]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习近平
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习近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
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古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习近平
[内涵阐释]
全科医生是指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执业的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定位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完成我国分级诊疗中“首诊在基层”的主力军。
[现状问题]
我国全科医生制度于2011年提出,起步晚,经验少,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全科医生队伍处于总体短缺状态。
其发展现状体现为“三个矛盾”
一是社会需求旺盛与实际供给不足的矛盾。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服务的期望也逐步由“病后治疗救命”,转向“无病先防、发病早诊早治”,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因而供给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问题愈发明显。另外,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且老龄化速度呈明显加快趋势。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慢性病人的健康干预,以至全体居民的健康服务,都迫切需要“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正是在社区和乡村服务的全科医生,因而这一群体数量严重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的短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二是高质量服务需求与低层次发展水平的矛盾。鉴于全科医生的职能作用,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要高于专科医生。但目前在基层的全科医生中,只有极少数是高校培养的“5+3”(5年本科、3年全科规培)全科医生,大多数是由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而且,第一学历构成中以专科、中专为主,职称构成也大多集中在初级、中级,整体学历职称相比专科医生偏低。全科医生发挥作用的两个主要平台: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与多数家庭签订的是免费服务包,服务项目有限;二是分级诊疗制度,相应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全科医生服务质量整体不高。
三是政府高度重视与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尽管多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但是从落实情况看,并不理想。而实际上,由于基层全科医生属于新设专业类别,配套机制不完善,在实际收入、社会认可度上都要低于同级临床专科医生,造成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生的意愿不高。比如有的地方有专科医生参加了转岗培训但中途放弃,并且现有全科医生也多数从事临床专科岗位。
[全科医生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是培养周期偏长。全科医生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比专科医生更加广泛而漫长的医学训练。目前,我国培养全科医学主要为“5+ 3”本科模式和“3+2”专科模式,经过5年或3年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再进行3年或2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至少5年才能培养一个全科医生。再加上这是一门新兴专业,招生规模有限,短期内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是培养模式不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但由于起步晚,学科建设还处于摸索提升阶段,培养规模也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弥补人员短板,很多地方采取专科医生转岗解决,参训人员接受1个月的理论培训、10个月的三级医院带教培训、1个月的县内实践基地锻炼,这种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岗位吸引力不足。全科医生主要面向基层服务,就业在乡村,而目前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全科医生在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个人待遇、职业前景等方面都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首先,受就业方向限制,在高校招生时,全科医学专业就缺乏吸引力。其次,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时,乡村医疗机构依然会错失多数优秀人才。再次,相当一部分在基层就业的全科医生,积累一定经验后就会跳槽,近年来城市医院虹吸了大量基层人才。
[参考对策]
一是拓宽培养渠道。在以学校教育为主、转岗培训为辅的现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形式的培养渠道,以弥补全科医生空缺岗位。扩大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每年招收数量不低于当年招收计划,并适当增加“3+2”模式的全科医生培养数量,缩短培养周期。加大转岗培训力度,原则上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所有专科医生都要经过培训加挂全科医学执业资质,鼓励城市医院的专科医生参加转岗培训并下沉乡村服务。探索全科医生特招办法,引导具备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个体行医等社会群体参加全科医生培养培训,扩充人员总量。
二是加大培养补助。建立全科医生公费培养制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优先保障全科医学专业,对在读大学生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学习费用,并给予生活补助。对“5+3”“3+2”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其后续规范化培训期间,由政府出资“带薪培养”。对参加转岗培训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职人员,由政府全额承担学习费用,并发放生活补助。
三是保持队伍稳定。参照教师、护士等岗位补贴政策,实行全科医生岗位补贴制度;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工资机制,优先向全科医生倾斜,提高经济待遇。注重选拨优秀全科医生兼职管理岗位,落实优先晋职晋级、评先树优等激励政策,增加职业荣誉感。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技术人员时,单列全科医学专业招考计划,给予放宽学历限制、降低录取分数等倾斜政策,同时要签订服务协议,规定最低服务期限。城市医院招聘引进基层在岗全科医生的,要根据所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通过下沉帮扶、上挂提升等手段,帮助基层填补人才空挡,承担对等责任。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基层医疗 健康中国的守护者
2.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如今,中国医改的路径日益清晰,分级诊疗、医联体、家庭医生等制度初见成效。从“北上广”大医院的人满为患,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渐形成;从应对每年近80亿的全国诊疗人次,到80%的城市和50%的县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在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上,中国方案显露优势。进入新时代,基层医疗的强化仍需啃“硬骨头”,只有化“痛”为“通”,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示例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和全民健康覆盖的实现,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已然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民族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谈不上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路可期,实现13亿多人口“百分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人类社会的宏伟壮举,将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变为现实。
示例二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也形成了特殊的群体人格。全社会要尊重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更应该尊重自己,不断强化自律、自重、自省意识,做到仁爱、干净,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广大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