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公考角度解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话题也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业优先”这一表述,是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才首先提出的。如今,这一表述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甚至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意味着,从决策层来看,稳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促民生的重要发力点,也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一个重要施政指引。
[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否则,所谓“民生”就无从谈起。而要如此,唯有稳定就业。就业保障乃生存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劳动所得都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来源,是云云众生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事关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必须关注就业、重视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
就业是稳定之基。全面小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的稳定取决于人心的稳定,人心的稳定取决于就业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社会,在社会转型期其现实性和重要性尤为凸显。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根子上实现社会的稳定。
就业是发展之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发展最重要、最首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成为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把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推进发展的首要任务,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既是推进发展的条件,也是体现发展的标志。
就业是安邦之策。民者国之本。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是对民生真正的重视,是对稳定有效的保障,是对发展本质的要求,是对社会重大的责任,是对民众有没有感情、对社会是不是负责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经济调结构、社会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我国这样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就业问题尤为重要。这样,“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岗”,就能真正成为现实社会的“新常态”。
[问题]
从就业结构来看,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一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常年用工不足,另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一部分低技能劳动力,他们通过转岗实现再就业的机会较低。二是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每年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上百万人。三是受“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不断增加,高技能高报酬岗位和低端岗位增加,而中间层次的就业机会减少。如果经济转型放缓,将不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从就业质量来看,我国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高质量就业岗位不足,大部分劳动者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社会保障不足的岗位上就业,职业层次低;非标准就业、灵活就业仍然占据较高比重,他们的就业稳定性低、流动率高、就业保障程度低;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中,一半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其次,劳动力市场分化严重,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远未形成。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远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农民工在城镇还不能获得平等待遇;地区间就业水平差距较大。如果经济转型放缓,同样也将不利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
[对策措施]
精确研判,聚焦特定群体。加强对城镇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重点企业用工、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等七个重点指标的监测统计,形成定期和快报相结合的科学分析研判工作机制。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抓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精准发力,“一对一”援助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农村贫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重点稳控,抓好就业帮扶。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落实失业保险费率调整及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实施范围等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规模性失业的专项就业援助,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满足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多种培训方式。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形式,提供高效服务。健全“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就业创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网上经办平台,实现为劳动者提供均等、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宣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成功创业和就业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范文】
就业优先战略要放到更突出位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成绩显著,民众要分享到改革开放红利,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实现稳定的就业。对民众来说,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就业收入,是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对政府来说,民众有充分的就业,则是实现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就业优先战略要放到更突出位置,以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就业优先战略要着眼当前和未来。在目前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一部分企业因为不能适应而落后,经营陷入了困境,这些企业的职工也存在劳动技能陈旧、不能适应市场转变的问题,一旦企业关闭,他们就会面临失业。对职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互联网经济等新型就业岗位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于企业提高人员素质,还是企业一旦关闭后职工的再就业,都能够产生重要作用。在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更是一项能够收获长远利益的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促进就业优先战略要鼓励就业和创业,在优先战略之下,对于民众的创业,政府应该给予积极支持。现在说到创业,很多人只是局限于在互联网上的创业,这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以外,对于民众开设个体的小作坊、小商铺、小摊点,同样应该热情支持。这些实体经营的“三小”,起步低,操作方便,城市管理应该服从就业优先战略的需要,在管理好城市的过程中,对民众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方便。
促进就业优先战略要化解结构性矛盾。国新办日前召开的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就提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中西部,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技工短缺、熟练劳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大。有媒体统计,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2200万。因应这一现实,促进就业,也就需要在提升劳动者素质,如强化劳动者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有更多的实质性作为,促进充分就业。
稳定的就业形势,有着良好的溢出效应,无论是保障社会经济活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安,抑或打赢当前的扶贫攻坚战,本质上都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支撑。当前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促进就业的“指挥棒”,将相关工作置于更优先的位置,不打折扣地把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施政管理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