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专项里,经常会出现关于病句辨析题目的考察,很多小伙伴都觉得不太容易弄清楚,究竟病句辨析的题目应该怎么做,今天教育专家就来说一说在病句里经常给大家挖坑设绊子的一类题型——成分残缺
我们应该知道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明确的、主要的成分是不能省略的,凡事应该有的成分没有就是成分的残缺,常见的成分残缺有: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语的残缺。那么他们经常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缺主语。也就是缺少了一个发出动作的主语。如: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通过”或“使”,使句子主语变为“学习”或“我”。
2、缺谓语。简单来说就是缺乏一个动词,句子中只有主语或者宾语而没有相应的谓语动词。如: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这句话中“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介宾短语,只能作状语,全句只有中国人民这一个主语而缺少谓语,应在句末加上“努力奋斗”。
再比如:他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这其中有主语“他”也有宾语“责任”,但唯独缺少一个谓语动词,因此应该在安定前加上一个谓语动词“承担”
3、缺宾语。也就是缺少了一个动作的承受者。如: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句中“改善”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现状”或“情况”
4、缺定语、状语。如: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八年的考察,已先后查明在贵州高原鸟类多达417种。句中第二个“鸟类”之前缺少修饰语,可补出“栖息的”作定语。
5、缺关联词语。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句子前面已用“不仅”,后面分句中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
以上就是病句辨析中经常考察的关于成分残缺的几种情况,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看一道题目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特色的风格
B.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C. 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D. 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解析】A
B项中,“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成分残缺,“药品”后缺宾语“价格”,因为下调的是药品的价格而不应该是药品。
C项中成分残缺,“无论„„还是”应该是一对固定的关联词语,缺固定搭配“还是”。
D项中宾语残缺:“出现了„„的新型欺诈”这其中很明显只有定语而没有宾语,因此应该加上宾语“的手法”。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选择A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