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的时候背海量的名人事例固然是一种积累,但是背了那么多有时候也记不住,真正答题的时候大脑还是一片空白,与其这样,不如去精心准备2~3事例,对人物、故事精心的研究一番,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道理细细揣摩,这样记起来就更扎实了,比如同学们在记忆《感动中国》的人物事例时,对其中的人物死记硬背,名字都背了半天,最后还是用不上,那么你就不如找出其中比较感兴趣的一个人物,通过报刊、网站、微博、传记等多个渠道把这个人的事迹从头到尾研究一遍,这样一来,印象深了,用起来就灵活了,更重要的是,一个成功的人,他身上的优点绝非是唯一的,透过一个人物掌握多种品质的运用岂不是很划算,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来看看到底如何用少量的事例做到“一劳永逸”:
【事迹概括】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卢永根院士
卢永根是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他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于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为我国农业的教育和发展做出了贡献。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答题应用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对此,你怎么理解?
答题应用:党员干部中有许多“不忘初心”的优秀人物值得我们学习,比如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院士,他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党,在入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严守党规,还将自己的恩师丁颖带入了党组织,为当时的广州地区的高级知识分子起到了带头作用。2017年,尽管卢永根院士已经躺在了病床上,在他的要求下,他领导的作物遗传系党支部每个月还会将党国的重要方针政策、华农科研的最新动态带到他病床前来,这不正是一个老党员不忘初心的体现吗?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