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不认真读几本书,可能连材料都看不懂。
从近三年的国考话题来看,城市管理与建设、社会治理与发展、文化繁荣与价值观塑造等热点问题,考法上总是虚实融合,体现出浓厚的哲学、政治学思考。有些材料指向明确,作答起来也有章可循,比如关于城市建设的“有”与“无”,“不学礼,无以立”“好政策”等等。也有些年份,体现的哲学思想更重,作答起来不知所云。如“以水为师”“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向谁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等体现的不仅是题目的难度,更是蕴含者很高的社会感知和治国理政的造诣。如果缺乏相关政治素养和社会时事认知能力,材料的阅读会大受影响,尤其在申论作文写作上特别吃力。所以在此给大家推荐几本考前的好书:《瞭望杂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此外,考生还需要在备前阶段养成每日刷人民日报的习惯,尤其是客户端每日推送的荐读系列;多看新闻联播,培养政治情怀和热点认知力;多关注近一两年的时事热点话题等。
二、不好好看材料,可能连答案都找不到。
很多考生第一次做国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的真题,总是觉得很难。从16年开始,申论试题在题目难度上有所提升,也摆脱了常规的考试问法,尤其是在小题目上。审题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作答起来准确度却很低。其实这都是备考前期最常见的问题,考生如果没掌握材料阅读的重点,就难以真正吃透问题的难点和命题人的意图。举例:2017年市地卷:
(四)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有逻辑性;不超过400字。
(以下材料为节选)
下面是某水利专家就构建黄河流域L市生态水系问题所积累的调研材料:
(1)从传承“山水城市”之主题的角度看,L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正是贯穿了山水城市的主题思想。通过水系建设,可形成特色山水城市结构,新增城市开发用地,调整城市结构与功能用地,焕发城市活力,使L市传统“两山夹一沟”的城市结构形式升级为黄河之都。
(2)L市黄河段西起西固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约45公里,东西落差近200米,河道宽约300米,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流量约美妙1011立方米,每年流经L市的水资源量约为300亿立方米。可以说黄河流经L市段的长度、高差、弯度、流量,足以让我们做一篇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文章。
……
从题干要求看,抛开材料写作格式信息,只从这道题的主体内容上看。题干的作答要求从材料中概括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什么叫规划特点?什么叫可行性?当考生读完时,发现材料中并没有表示“规划特点”“规划”“可行性”这样的直接关键词。这就需要考生紧扣材料与题干要求,去深入挖掘。从题干关键词“规划特点”“可行性”上分析,“规划”是明显的发展策略的谋划,涉及到发展理念、思路、方向、目标等,也就可以明白材料第一段的“L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正式贯穿了山水城市的主题思想”。其关键词“贯穿”“主题思想”等描述的是规划方面的主题思想的介绍,也就能看出规划特点关键词是“以传承‘山水城市’为主题”。而“通过水系建设,可形成特色山水山水城市结构,新增城市开发用地,调整城市结构与功能用地,焕发城市活力,使L市传统‘两山夹一沟’的城市结构形式升级为黄河之都。”其关键词“通过”“可以使”“新增”“调整”“焕发”“使……结构形式升级”等可以看出在这样的规划思想下,达到积极的效果(影响),也就是这种规划思想可行的地方。可见这里的可行性就是“效果显著让规划可行”。
而第二段材料虽然没有关于规划的相关描述,但却整体介绍了其水域基础条件。尤其是最后的表示总结的句子“可以说黄河流经L市段的长度、高差、弯度、流量,足以让我们做一篇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文章。”其中的关键词“足以让……做……大文章”,也就是现实基础条件的可行性。可见这里的可行性就是“水域基础条件好让规划建设可行”。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材料阅读不仅要带着对题干的分析去指引阅读重点,同时更需要紧扣作答对象抓关键词、注意重要位置的句子等。这既不是无师自通,需要考生千锤百炼,多做题,不断总结材料阅读方法。
最后要说的是,申论前期备考是一项艰苦的斗争。考生既要大量阅读,更需要多做多练,等考生有了对国考申论最基本的理解,学会慢慢总结历年的考试情况,如:材料主题方向、题目设置的常见形式及特殊要求等,有了扎实的阅读和写作功底,有了充实的社会认知和治国理政的情怀才能运筹帷幄,以决胜千里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