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对引号句边来”
自古就有像双引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吗?按照汉语言文学的主流说法,很长一段时间里,古文里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随着文字篇幅的加长,作者有意识的融入了一些简单的符号,亦或读者为了更方便句读,也开始在文作中加入了一些顿点,这就逐渐产生了标点符号。西方最早的标点符号据说是为了方便朗诵者朗诵而加入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张德彝被清朝政府委派出国观光,成了中国第一批出国观光团中的一员。此间他写了八部《述奇》,记录在外的所见所闻。其中《再述奇》一书中记录了欧洲人在文章中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他写到:“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这恐怕是关于双引号最早的记录。
由此也能看出,泰西(即欧洲)主要是在引证典据时使用双引号,不过现代汉语中,双引号的身影已经不只是停留于此。接下来,中公警法考试网就详细介绍一下双引号的主要作用。
二、“等闲识得双引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般来说,双引号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多样的,本文主要围绕几种最常出现的作用来着重展开,分别是:直接引用、着重强调和褒贬互换。汉语言文学中,句间经常需要释疑答问,所以引经据典总见,着重强调常有。这也是双引号所起到的最为普遍的两种作用。鉴于作者著文时代背景的特殊性,或属文身份的特殊性,往往不会直白的表述自己的真实感情色彩,这也就有了“褒贬互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贬词褒用”和“褒词贬用”。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直接引用
作者行文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既有名词,诸如概念类的特定称谓,为了和原有的行文进行区分,通常可以在引用的词汇和句子前后,加入引号。
【例】“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这个引例中,引号的作用即是特定概念的直接引用。通常这种作用喜欢在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和片段阅读的词句理解题来进行考察。所以各位考生需要重点明确上下文间呈现解释说明关系的词汇。
(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着重强调
作者布局谋篇时,随着内在逻辑的不断深入,往往会有一些其认为的关键词或句子想要重点强调出来。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作者往往采用双引号的方式,来进行标识。
【例】古典农业社会中,人的乡愁和城市没有太大关系。彼时的乡愁大抵是怀才不遇的流荡,以及战争带来的背井离乡和乡土难返。而现在,大多数“乡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生活经历的人发出的,……,因此他们对乡愁的认同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在引例中,随着行文内容逻辑的加深,作者将人的乡愁感慨特称呼为“城愁”,这就让读者关注到了作者行文的重点,后文也将以此来进行具体展开。
(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变贬为褒
变贬为褒,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贬词褒用。这种写作手法往往能更为细致地体现人物的特殊性格,展现人物在处事中自发流露的特殊情感。比如跟“鬼”有关的字眼往往是贬义,诸如“吝啬鬼”、“鬼鬼祟祟”等。但是形容小孩子“小鬼”,就可以体现出小孩子的机灵、神秘兮兮,童真中带有一丝狡黠的样子,惹人怜爱。
【例】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的奥秘。
例句中,“异想天开”一词出自清代著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个词本作贬义词,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但是这里因为形容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这样一类群体,所以贬义褒用,借此表达科学工作者对于理论层面不断求知、对于科学知识不停探索、敢于提出假说的创新精神。
(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褒为贬
变褒为贬,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褒词贬用,这也是双引号中最值得摸索的一种方式。出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或者所处的较为敏感特殊的时代背景,为了不引火上身,作者往往以褒扬的方式来进行言语上的讽刺,借此表达作者的否定情绪。变褒为贬通常不容易在言内语境中展现,需要分析作者在上下文的行文中,如何遣词用字,整体句意是褒是贬,有时候甚至是通过言外和言伴语境来体现。这就很考验考生的文字功底。
【例】“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标致”一词是个褒义词,意为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而鲁迅在这句话中,通过“油光”一词也能看出,鲁迅并不认为其标致。当然这也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看起来是褒义,实际上却是一个贬义。通过这种反语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于当时清代很多中国留学生留着长辫子的厌恶之情。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例题精练1】车模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并没有到的原罪。只不过,伴随着车模的反客为主,视觉暴力和恶俗炒作在车展中_____,引发人们的“审_____疲劳”。在商业世界和生活空间的模糊边界里,在私人与公共的复杂关系中,车模“乱花渐欲迷人眼”。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习以为常 美
B.见怪不怪 丑
C.司空见惯 美
D.屡见不鲜 丑
【解析】D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