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过劳死"一词简单的解释就是人的劳动强度超过了所能承受的程度而致死。它是"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过劳死"作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问题,目前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立正网校专家提醒各位政法干警考生在面试备考阶段应对这一问题有所关注和思考。
【背景链接】
最近有媒体报道,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今年5月,一位奥美24岁的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猝死,而在去世前他已连续加班一个月,15日搜狐福州公司一员工也因晕倒抢救无效死亡。同年7月,著名的淘宝电商--淘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突发脑疾在长沙去世,年仅36岁。"年轻时拼命挣钱,年老时拿钱买命",曾经的玩笑话如今竟像魔咒笼罩在职场人士的头顶。
【热点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超时劳动,可以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经济利益,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加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是无可厚非的小事。
另一方面,在当代社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年轻人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在社会站稳脚跟,经常加班熬夜,其代价必定是透支身心健康。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导致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不得不"拿命换钱"。
而我国法律对员工"过劳"的保障也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了"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视同工伤'"。看似给"过劳死"被纳入工伤的范畴提供了法律依据,实际上"视同工伤"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很多"过劳死"案例都是因为长时间地过度劳累患上其他疾病,并通常治疗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生死亡,很难被认定为"视同工伤"。由此可见,"过劳死"的法律支撑实际上是非常不力的。
最后,现代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户外活动,饮食失衡,尤其是年轻人晚上应酬多,暴饮暴食,使肠胃受伤,并代谢紊乱,出现肥胖、高血脂症等。这些也是与"过劳死"密不可分的。
【对策措施】
对于"过劳死"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对预防"过劳死"的知识进行社会推广,尤其要对全体公众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制定预防措施。另一方面,要从法律层面上对劳动者加以保障。立法上,尽快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考虑"过劳死"这一特殊的职业病的防护与维权,明确"过劳死"的标准,建立特殊赔偿机制。并对企业使用《劳动合同法》的情况予以监督,对强迫职工加班或者超出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限的企业要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控制员工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安排工作时需要从员工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同时为员工做好心理辅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再次,个人应当保持规律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最后,第三方组织既可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评估,从而影响企业的行为,也可以创造性地开展维权工作。如针对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群体,上海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把柔性维权作为工会的一项时尚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减负"活动,通过职工疗养、文体活动、心理按摩等方式,为业务骨干、职工群众开出一张张预防"过劳"的良方。
责编:王怡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