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热点背景】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空巢青年"的来源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来自于一家电影公司的宣传人员在做一部电影策划的时候所想到的词语。工作人员在知乎发出关于"空巢青年"的帖子,电影下映后,这个词却被许多报纸杂志引用。
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独居青年越来越多。或主动或被动,独居正在成为青年人一种普遍的生活选择。根据市场研究,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里上升了55%,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
不过,大家关注"空巢青年"的话题,本身就说明了这个社会问题受关注。这或许是因为,空巢的概念,切中了社会结构和心态的变化--随着流动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呈现"原子化"的趋势,我们的情感寄托何处,我们的心灵又该如何安放?对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向往,可能是空巢青年共同的心声。
【预测题目】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空巢青年"这一词汇刚刚出现,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和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综合分析】
"空巢青年"这个社会问题引起共鸣和热议,是因为切中了社会结构和心态的变化,随着流动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呈现"原子化"的趋势,年轻人的情感无处寄托,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回应青年人共同的心声。
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愿意自称空巢青年,是有那么一点点自嘲,一点点戏谑,也有那么一点点无奈。曾有人在知乎问"如何看待空巢青年",一位网友这样回答: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孤独得像条狗,我和siri成了好友。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依旧,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这样的描述反映了很多远离家乡,拼搏奋斗的年轻人的心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跟谁吃",说出了不少人的心里。
"空巢青年"的出现,首先是与"蚁族""蜗居"等名词的出现一样,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人口迁移而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其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能离家外出打拼。年轻人仍处于生活的过渡期,且其父母也大多不愿意离开老家去大城市生活,由此造成了这些青年的"空巢"状态。最后,对于大多数"空巢青年"来说,城市的繁华、高房价的叠加效应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艰辛。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出于无奈,对于空巢青年而言,既然扎根城市,立志为生活、为理想拼搏、奋斗,那么怎样处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让生活更有光彩,就是始终逃避不了的核心问题。第一,我们应该转变心态,落于行动。当我们乐于在网上分享生活点滴时,应该再进一步,走到线下,和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探讨交流。当我们抱怨周围邻居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时,我们应该主动上前问候一声,打个招呼。第二,对于"空巢青年"所承受的种种生活压力,政府也应该在住房、社会保障、创业环境等问题上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因为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状态。第三,对于青年人的种种烦恼,政府也应努力创造更公平、更宽松、更友好的奋斗环境,让年轻人相信勤奋和规则的力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进取的状态。
责编:王怡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