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文字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象才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和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诗知音意象
B.自然灵感文化
C.生活感情品味
D.文学符号精神
【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第一句为中心句,后文通过例举具体诗词进行阐释,故抓住第一句的关键就抓住了整个文段的关键。第一句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说:诗人将生活中的感受写成诗;第二个分句说:知音通过读诗,使得诗歌中的意象及情感浮现出来。选项中只有A项“诗、知音、意象”三个词语连起来能表达整个中心句的意思。故答案选A。
2.下面四句话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
A.游击队攻下一个敌军长期盘踞的据点。
B.派出所收到一对年轻妇女拾到的耳环。
C.老村长送去一车各家各户献出的木料。
D.通信员取出一份正副团长签发的命令。
【答案】B
【解析】B项中“一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耳环是被两个年轻妇女拾到的”,也可以理解为“年轻妇女拾到的两个耳环”。其他三项语句表达通顺,句意明确,没有歧义。故正确答案为B。
3.甲、乙双方约定,由丙每月代乙向甲偿还债务500元,期限2年。丙履行5个月后,以自己并不对甲负有债务为由拒绝继续履行。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丙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应如何处理?( )
A.判决乙承担违约责任
B.判决丙承担违约责任
C.判决乙、丙连带承担违约责任
D.判决乙、丙分担违约责任
【答案】A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二)之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4.(多选题)关于刑法,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某甲犯故意杀人罪,但是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可不负刑事责任
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案】AD
【解析】刑法解释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A项是正确的。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3年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拘役。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故意杀人罪不可能被判处缓刑。B项错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错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项正确。那次,本题选择AD。
5.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B.剖析权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会危机
C.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
D.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的深痛剖析难以进入法律层面,因此转而定型为一种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的“代偿”方式。然后说明了在这一背景下,唐朝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蓬勃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便是咏史诗这一文学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问题,即D项。
6.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历史人文精神的弘扬,正是今天城市发展的最深厚的动力
B.德国公民旅游是一面镜子,使我们看到了“绿游”的真谛,就是文明游、生态游、科学游和法制游。
C.本次郊游活动,我们三个人一组。
D.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准,“人无信不立”、“君子重诺”、“一诺千金”等无不昭示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歧义辨析的能力。A、B、D三项没有歧义,只有C项中“我们三个人一组”有歧义,可理解为指定为三个人为一组,也可理解为分成的每个组都是三个人。故正确答案为C。
责编:guquan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