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长理法考培训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法

“犯罪未遂”有哪些分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04 15:23:42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形态表现出千差万别,为了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犯罪未遂,有必要对犯罪未遂的各类状态加以分析。

  (一)根据犯罪未遂的主、客观原因可将犯罪未遂分为二大类:

  1、客观原因致使犯罪分子的犯罪未能得逞,这类情况又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被害人发现、反抗和逃避;(2)意外情况的发生;(3)物的障碍;(4)自然力的障碍;(5)严密的防范与戒备。

  这种分类表现出各种犯罪未遂的形态,便于把握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这在司法实践中为更有力地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犯罪分子主观方面原因造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未能得逞,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犯罪分子自身能力的限制;(2)犯罪分子对犯罪工具的认识上的错误;(3)犯罪分子对犯罪方法的认识上的错误;(4)犯罪分子对犯罪对象认识上发生错误;(5)犯罪分子对作案现场情况的认识错误。

  (二)根据犯罪行为实施是否终了,可以将犯罪未遂分为:

  1、实施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将他认为实现犯罪目的所必要的全部行为实施终了,但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其犯罪行为未得逞。

  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还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目的所必要的全部行为实施终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其犯罪行为无法实施,因而未发生犯罪分子预期的犯罪结果。

  这种分类表现出犯罪行为程度上的差别,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一般来说,未实施终了的犯罪未遂比实施终了的犯罪未遂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在量刑时应当前定予以考虑。

  (三)根据犯罪行为实际上能否达到既遂,可将犯罪未遂分为:

  1、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分子有实际可能实现犯罪目的,达到犯罪既遂,但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致使其犯罪行为实际上未达到既遂。

  2、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事实认识错误,其行为不能完成犯罪,不可能达到既遂。

  这种分类表现出导致未遂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差别,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在大多数场合,不能犯未遂不但不会产生犯罪结果,而且也不会造成任何社会危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能犯未遂比不能犯未遂的社会危害性大,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加以区分。

责编:张雪晨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