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发现隐患,长一双‘火眼金睛’,做一只‘啄木鸟’。”在武汉抗疫时,戴爱兰一直这样对自己说。
她是上海第四人民医院总护士长,曾参加抗击非典和汶川救援,有23年一线护理经验。作为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戴爱兰大年初四来到武汉,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做“感控”工作。“感控”“院感”,指的都是医院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
每天早上7:30,戴爱兰会准时站在医院病区入口处挨个检查,“无懈可击”才会点头放行。接近中午,她又出现在病区出口,等着换班出门的医务人员,监督、检查他们脱下防护用品的顺序是否得当、消毒是否彻底。同样的工作,下午交班时间再做一遍,日复一日。
“感控无小事。病毒看不见摸不着,要努力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责任重压力大!”进驻医院前一天,戴爱兰就连夜做了休息室管理预案,“13个休息间,一共148人,工作时间不一,如果不固定房间,容易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刚来的那段时间最紧张。医院临时转换功能,环境设施和流程不完善,医疗物资紧张,亟须建立规范、查找漏洞;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不够熟练,不同批次来源的防护物资型号、特点各异,需要迅速发现问题。“比如护目镜就有很多款,欧版版型和亚洲人的脸型不太匹配,鼻梁处易留空隙,有人就会拿纸巾塞一塞。但纸巾一旦沾染飞沫很容易被病毒渗透,就要提醒他们加用防护面屏。”
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中,80后、90后最多。70后的戴爱兰,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热心,爱管闲事,当惯了老师”。对新角色,她很快就驾轻就熟,成了年轻人最倚重的“院感老师”“戴妈妈”。
有300多张病床的光谷院区,交接班时,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同一入口进、出口出,虽然有练习,但最初上岗操作时很容易手足无措,防护服穿脱时间较长,又都急于离开、怕在出入口滞留和拥挤。这时,戴爱兰总是口手不停地指导、纠正,不到半小时衣服就已湿透。
医院原来用的是敞开式垃圾袋,在戴爱兰的建议下改成了有盖的脚踏式垃圾桶。但不少人匆忙来去,打开的桶盖不及时盖住,她就每天站在垃圾桶前提醒:“垃圾桶保持密闭,才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要防止呼吸道病毒扩散、避免交叉感染,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当初决定来武汉抗疫时,戴爱兰没和家人商量就第一时间报了名。问起这事,她说:“因为只有夫妻两人在家,我知道他会支持我。”
1992年就到上海的戴爱兰,原本每年春天都会回故乡江西婺源。“好久没有这么满心期待家乡的油菜花开了。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回乡去感受春暖花开的畅快!”
信息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5/08/nw.D110000renmrb_20200508_2-11.htm
原标题:“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线抗疫群英谱)
人民日报记者 姜泓冰
责编:李娟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