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447.68米
“玉兔二号”已在月背工作400多天,累计行驶447.68米,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纪录
“小兔子”又休眠了!
“五一”假期前夕,“玉兔二号”巡视器和嫦娥四号着陆器顺利完成第17月昼探测工作,分别于4月29日20时36分、30日5时30分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期。
“容错进入月夜状态。”巡视器的最后一个指令设置完毕,看着监视画面中的“玉兔二号”在一侧太阳翼的覆盖下安然入眠,嫦娥四号任务飞控团队的科研人员长舒一口气。这个月昼,为了让“玉兔二号”找到一个合适的休眠点,科研人员可是绞尽脑汁。
“月背地形地貌环境复杂,经常会面临左右大坑相拦、前路碎石密布的情况。而这一次我们还要应对测控资源调整的情况。一个重要测站暂时无法使用,一个不小心地面就容易与玉兔‘失联’。”嫦娥四号长管团队副总师于天一介绍,这意味着原本已经被团队摸索出的休眠唤醒规律需要重新调整,要求玉兔唤醒时的太阳高度角误差必须控制在1.7°以内。
1.7°,些许误差就会让玉兔陷入醒来无测站跟踪的风险。自称为“驾驶员”的测控人员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对以往16个月昼的休眠姿态和唤醒太阳高度角做了统计分析,将1.7°的太阳高度角误差换算成更精确的滚动姿态偏差,明确控制目标;再用基于感知图像的休眠区计算“神器”,为玉兔算出了合适的休眠区域和移动路线。
去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当天夜里,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踏上了月球表面,在月背留下了第一道痕迹。从那时起到本次月昼休眠前,这只“小兔子”已在月背工作400多天,累计行驶447.68米,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纪录。
“你守中华,我守月背!万众一心,能克千钧!”今年春节期间,一张“玉兔二号”凝望嫦娥四号着陆器为中国祈福的照片令无数人动容。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二期工程总体部部长唐玉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所有工作未受影响,均按计划顺利完成。“中继星完成了3项测量试验和7次轨道维持,保障了两器的数据中转;着陆器按计划实施了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低频射电频谱仪等科学探测工作;‘玉兔二号’则在多个探测点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等仪器设备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飞控团队和数据接收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岗位,科学家团队也抓紧时间对宝贵的科学数据开展分析研究。”
吴舒然,这个从“玉兔二号”探月第一个月昼就开始参与测控的福建姑娘,原计划春节假期回老家探望父母,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1月23日,正值“两器一星”第14月昼,为确保任务安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取措施加强管控,进入封闭管理模式。吴舒然和无数同事们一样,取消休假,整理行装进入封闭区。
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嫦娥四号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的探测数据,初步揭示了月球的深部物质组成。此外,科学家们还在国际上首次在月表获得了粒子辐射环境数据,对于月球背面空间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五一”假期,“小兔子”休眠了,科研人员松了口气吗?
唐玉华连连摇头,“着陆器、巡视器进入休眠状态,‘鹊桥’中继星还在轨运行呢!”此外,飞控人员还要利用此前巡视器下传的月面图像数据,进行下一月昼行走路线的预规划。
这一切,都是为了当下一个月昼来临,第一缕阳光照亮月背时,“玉兔二号”能够再次元气满满地“复工”,继续月球探索之旅。
信息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5/07/nw.D110000renmrb_20200507_3-04.htm
原标题:一切为了“玉兔二号”元气满满复工
人民日报记者 冯 华 余建斌
责编:李娟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