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同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的“双主题”“思辨性”如何把握中心思想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5-05 09:47:09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在这特殊的情况下,相信许多同学心急如焚,纷纷在家中网上开展学习。而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作文成为大多数同学的痛处。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作文成为重难点,文章写作命题发生众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双主题”“思辨性”。如2019贵州省考“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
思辨性文章的考试特点
申论作文从以往的单主题、常规型,变为了双主题、思辨性。如2018年“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2019年“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其中,突出了省考作文变化的特点:
一是双主题,且两个主题词具有相反、相对的含义。“简单”与“繁琐”、“动”与“静”,以及在其他公职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快”与“慢”、“面子”与“里子”、“潜绩”与“显绩”等。二是两主题会放在一句话中,联系其道理。“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等。三是通过考题考察学生的价值判断、政治站位、思想性等。如面对城市建设的“快节奏”与“慢生活”如何选择;对待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取舍;面对政治建设的“潜绩”与“显绩”如何考量等。
小结:思辨性文章的考试,通常在材料内部有相关解释,要通过参考材料理解题干句子的含义、道理,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方向。
思辨性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确立
面对思辨性文章,同学们最大的难点在于两个主题其实都有道理,因此很多时候并非选择其一,而是如何在两主题中找到其平衡点,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找到题干句子的核心关键词,以及逻辑关系;二、结合题干句子的出处材料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2019年“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
材料中核心段内容为:小陈是Y省某咖啡品牌的创始人,他所经营的咖啡网店的年营收已破千万元,是国内最著名、最成功的咖啡电商之一。“曾经有个记者朋友用‘三杯咖啡’形容我的咖啡电商创业历程。第一杯是苦后回甘,第二杯是保持原味本色,第三杯是着力花式调配。其实,在我心中就一个字——动。”自称“咖啡创业青年”的小陈轻松地笑着,“千百次地想‘要让全国都喜欢我们Y省的咖啡’,不如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再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也有诸多后发劣势……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行动起来,因为,之于世间事,‘静’会给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动’能带来‘但是’的希望。”
通过对题干的把握,核心关键词在于“静”“动”;相关要素词为“‘如果’的假想”“‘但是’的希望”;而逻辑关系为“可唯有”。因此,主题围绕“静”“动”展开,而根据逻辑关系,文章核心主题侧重于“动”。
通过对出处材料的理解,文章核心内容、中心思想围绕“行动”展开。
一言以蔽之,在文章写作中,中心思想的把握往往与题干内容想传递的思想切合。因此,无论是常规型,还是思辨性,只要把握住中心思想,文章将不难理解、不会跑题,而后续的写作难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