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泸州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公务员备考之素材解析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4-20 12:16:13
随着疫情局势的不断向好,各地产业有序复工,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开始回归正常的水平。但百姓在正常生活的同时又收到了近两个月没收到的骚扰电话......
【相关事件背景】
在通信便利时代,骚扰电话就似一贴狗皮膏药,相关方面虽然从未停止治理,但始终屡禁不绝,令人不胜烦扰。
尽管工信部等多部门已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各地也开展了相关行动,但目前看来,效果有限。骚扰电话没完没了,首先是因为盗取个人信息代价太小。据悉有媒体发布了一份2019年个人信息安全报告,报告中,超过95%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信息泄漏。有媒体暗访发现,一万条个人信息售价约800-1000元,却可能创造出数十倍的利润价值。个人信息泄漏之所以猖獗,正在于其违法成本低、非法利润高,让盗取者心存侥幸,趋之若鹜。彻查严处,方能以儆效尤。
骚扰电话没完没了,也有某些平台过度索取、收集个人信息的责任。默认勾选同意、藏在连篇累牍条款里的不起眼“提醒”……一些手机软件故意设置,让用户在不经意、甚至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了个人数据,甚至出现了“不同意就不能用”的局面。尽管法律有规定,底线却屡屡被破,原因就在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手握强大技术优势和话语权,消费者维权不易,惯出了“数据傲慢”。
【模拟试题】
想狗皮膏药般的骚扰电话卷土重来,让平静的水面再度泛起涟漪。有人说,这是产业使然,有人说这是背后运营商的手段,又有人说这是公民隐私安全的漏洞,对此你怎么看?
【聚焦观点】
1、结合疫情讲述骚扰电话少的原因
在疫情发生的前两个月,骚扰电话确实少了很多。这是因为,疫情期间,整个社会进入一种“类停滞状态”,不管是平时依赖电话营销的商家还是诈骗分子,也都还没有开工,而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进行,这些商家与诈骗分子也开始恢复运转了,骚扰电话自然也就卷土重来。
2、骚扰电话-个人信息的泄露原因
有人担心,疫情期间收集的大量公民个人数据,是否给一些商家或诈骗分子带来了更多资源?众所周知,防疫期间,从超市到药店,从小区物业到公交地铁,无一不要求登记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几乎成了必填项。这些数据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但不管怎么说,骚扰电话沉渣泛起,都值得引起重视。这既是因为,骚扰电话本身就是影响人们安宁生活与社会安定的恶劣行为,也是因为,眼下仍处于防疫特殊时期,社会的重心还在防疫,此时骚扰电话闯入公共生活,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误导,给防疫添乱。
3、市民个人意识有待提升
有地方办案机关就发现,有些诈骗分子会通过骚扰电话谎称有口罩、额温枪、防护服等医护用品货源,在网上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采购,但一旦拿到货款,他们就立即失联,或是发虚假物流单号欺骗受害人。这种骚扰电话,就精准掌握了疫情期间人们需要防护物资的心理,缺少辨别力的公民一旦被蒙蔽,就可能上当。
4、明确态度
所以,对正在“复苏”的各种骚扰电话,监管部门、运营商需加强源头治理,规范通信资源管理,特别是要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
总而言之,要根治骚扰电话,必须拔除深埋于骚扰电话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根链条上,信息泄漏、违法交易等关键环节必须彻查严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唯有如此,才能让没完没了的骚扰电话不再响铃。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