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藏农商行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把握依法治国 做好素材积累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3-06 20:42:28
把握依法治国做好素材积累
一、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的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在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的所有论述中,这句话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它揭示了培育法治精神对推进法治建设的巨大作用。
近年来,随着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施行和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我国公民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信访不信法”局面初步扭转,“执行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要进一步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让法治成为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
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推进依法治国,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好执政使命,建设好法治中国。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是一项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社会治理体系,其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纸上的法律最终需要依靠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方式,真正作用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从以构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主,逐渐转向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法律施行并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虽一字之差,但内容更加综合。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高度概括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各层次、各方面,值得每个人认真学习和领悟,将法治的精髓贯彻到点滴生活。
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必须明确宪法的核心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必须确立依宪治国的首要地位。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可以还原12月4日现行宪法颁布日纪念活动的本意,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宪法在普法中的核心地位,能够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进程。
五、“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要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民的参与性。只有了解了治理的运作过程和其他相关的治理信息,人们的权利才能得到体现,否则两眼一抹黑,就无法进行权利的保护,认清义务的边界。同时,只有充分地、合法地利用选举、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等途径和形式,人们才能真正参与社会治理决策全过程,从而感受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所在的工作与生活共同体的权利与责任。若再加上表达权的保护和监督权的行使等的配合,人们的各种社会合作行为就会不断结成硕果,从而促使人们更加笃信法律。
《荀子·君道》曰:“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要实现社会治理的这一美好愿景,必须让信仰法律这一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更加牢固。只有所有人都信仰法律,每个中国人才会真正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整个社会也才会稳定并走向团结与和谐。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