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行为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是:
A、民事行为能力欠缺的行为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行为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D、附有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属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有: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允的民事行为。
【该题针对“民事法律行为及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分为: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
B、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可以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
C、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其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该题针对“民事法律行为及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关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而不是义务的承担者
B、法律关系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也是正确适用法律调控社会生活的前提
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D、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4、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
A、不可抗力
B、物
C、事件
D、客观条件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法律事实按其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5、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地方性法规是指以下行政区划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1)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4)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5)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效力的地域范围及于全国。
【该题针对“法律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6、法最显著的特征是:
A、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C、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D、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法最显著的特征是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该题针对“法律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会发生的法律后果有:
A、奖励举报人
B、服刑1~3年
C、返还财产
D、赔偿损失
E、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会发生的法律后果有: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该题针对“民事法律行为及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的是:
A、欠债不还
B、发生战争
C、发生地震
D、遗弃亲子
E、解除收养关系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规的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规范性决定、决议
B、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规章
D、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E、国务院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效力的地域范围及于全国。选项BE都属于行政法规。
【该题针对“法律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