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为践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阵地前移的教研工作新理念,建立健全具有我州特色的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促进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推动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创新教研工作机制,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和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校本教研的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具体要求:
1、校长是以校为本教研工作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成为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强有力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在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校长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全体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主动参与校本教学研究,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造条件,营造学校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校文化。要加大对校本教研经费的投入,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实施。
2、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工作制度的主阵地。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建立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人员(专业支持)的组织协调和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各项工作,整合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的教学研究力量,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制度提供有力支持。
3、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主体。教师要勤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养成不断自我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撰写教学札记或教学后记,提升教学经验。教师应在研究的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当课题,把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作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4、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力量是教师的专业智慧。学校要将全体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而为专业引领力量,形成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良好机制。
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思考对象,展开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审视和分析,按教学的进程开展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同伴互助就是以教研组或学科联片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之间的专业对话。要求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放自己,加强同伴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建构教师健康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先进的学校文化。教研组或学科联片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校本教研中,提倡在同伴互助里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在一次活动中有不同做法,在同一实践中有不同风格,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
专业引领就是校本教研不完全局限于校内,校外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高校理论工作者。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形研究成本校的“优势专家群体”。
5、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要立足实际,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与定时结合,鼓励教师间及时交流研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倡导合作研究、个人反思及叙述研究和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
6、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办法,建立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核心理念。
1、关注学校发展。
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地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来实现。课程改革的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新追求的新型学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
2、研究回归实践。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是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研究上的根本追求。一方面,州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人员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自觉地长期地深入到课程改革第一线去,从实践中,从教师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中,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力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第一线的教师也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归宿。从研究问题的来源来看,校本教研的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解惑需要;从研究的过程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从研究的目的来看,校本教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关注实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研究最根本的特征。对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上述两个核心理念,集中的反映在“校本” 追求上。
1、为了学校。在全面推进我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应有这样的自觉:促进学校发展。为了学校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学生。
2、在学校中。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完全说明的。所以,学校发展只能是在学校中进行,要靠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体认、所追求的改革才能积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
3、基于学校。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他们拥有真正的发言权。校长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对学校发展负有最直接的责任,要把校长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有机联系起来。要相信校长和教师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学校实际出发,规划学校,发展学校。
四、管理制度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要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定期邀请校外教育机构、教科研所、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与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教科室要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过程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组织全体教师科学地使用及时地享用好《恩施州校本培训资源库》。
5、建立随堂优质课评定制度。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应对研讨课进行优质课等级评定并颁发相应级别的《随堂优质课成果证书》。评委由下述人员组成:首席评委由州教科所或县(市)教研室教研员担任,评委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学生班长、学习委员和学生科代表组成。
6、建立教研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7、建立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等,确保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五、组织形式
校本教研共分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的职责权限如下:
第一级:引领层级。这一层级由校长、部主任、教科室主任组成。主要任务是:
1、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和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 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长每月深入课堂听课6节,部主任每月听课 10
节,教科室主任每月听课 20 节。
3、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改理论,采用多种方式举办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会。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组织好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校本教研的研讨主题,并逐级检查落实。
6、组织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按照新的教育理念,联系实际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和教育故事,在反思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县(市)、州、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部教研工作情况。
8、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第二级:策划层级。这一层级主要由学科教研组长组成。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本层级在引领层级的领导下负责策划、组织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具体职责是:
1、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和创新,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围绕引领层级的要求,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课改引领课、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命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组织好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学设计、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活动都要写出总结材料。
8、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月 2 次听新教师课。
9、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经验论文或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10、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科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第三级:实施层级。这一层级主要由备课组长组成。
这一层级在策划层级的指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的学科教学质量。主要任务有: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研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引领层级和策划层级的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本备课组全体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
⑴单元、章、节、课时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⑵单元、章、节、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三维目标的整合;
⑶单元、章、节、课时重点、难点的突破和作业或练习的安排;
⑷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⑸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第四级:落实层级。这一层级主要由学科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有: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积极参加以上三个层级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积极参加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每周写 2 个教学反思,每月至少听 5 节课。
5、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八个一”:每一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每一届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一个月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一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报告,在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一年有一项教研成果在县以上教研部门获奖,每一年在州以上教育教学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6、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六、业务指导
州县教研部门要做好州县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引导学校逐步建立完善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制度。
1、教研员要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检查式工作方式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工作方式,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向教师学习,努力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2、教研员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关注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制度的建设,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教研形式,经常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观课(观察)、评课(总结)等,为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要充分利用各级教研机构、网上教研中心资源优势,建立以校为本教研资源中心、以校为本教研服务指导中心。以校为本教研资源中心要为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和推荐学习资料,及时传递课改信息。以校为本教研服务指导中心的学科教研员要定点挂钩教研片、联系学校,到学校参与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不定期地到学校了解和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帮助学校聘请专家、联系外出学习等。
4、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的活动,促进校本教研的快速发展。
附:操作示例
校本教研既然是一种研究,就得遵循或体现研究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从而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地说,校本教研总是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
1、发现与提出问题。在校本教研活动之始,每一位老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反思:在近一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为什么百思而不得其解?然后在教研组会上,大家一起把各自的问题摆出来,进行问题诊断,最后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从而形成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发展以及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讨论和对话。
2、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由于新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由于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期待,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等会产生很多的新问题。从校本教研的要求看,不可能将这些问题都一一地进行研究,只能在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真正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生发展有重要价值的问题作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并且在活动之前一周将研讨主题告知全体教师,让所有教师都围绕这个主题做充分的理论准备、经验准备、教学准备和资料准备,都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胸有成竹地走进校本教研活动。
3、设计研究方案。研讨主题确定之后,在展开研究之前要拟一个初步的研究方案,该方案的设计包括总体的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步骤及研究时间的大致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研究方案形成之后,还可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围绕主题组织研讨课和收集资料和准备主题发言。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形成之后,便可进入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安排教师围绕主题组织1~3节研讨课。执教者除了写出教案外,还要按要求写出说课的说课稿。说课稿的内容包括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课标教材、说教情学情、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二是所有参会老师都要围绕研讨主题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占有关于研讨主题多方面的材料,为形成对研讨主题的分析奠定基础。三是委托一位老师围绕主题准备一篇主题发言。主题发言要把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研讨主题的主要来源、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主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本研讨主题的研讨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等说清楚。
5、引领全体观课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观课。观课要点有:①本次课是如何实践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讨主题的;②本次课的教学践行了哪些新的课程理念;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④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处理教材的,是用教材教还是在教教材;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本次课的教学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哪些发展和创造;⑥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全体观课教师都应做详细的观课记录。做好观课记录是观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观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做观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观课以观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和思考上;②观课记录一般要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③详略得当,对观课内容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可以简明扼要地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④课后对观课记录要快速进行整理,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或提倡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等,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⑤围绕观课要点,将自己的观课体会、感受写下来。
7、全体观课教师都要写出书面评课意见。在评课活动开始以前,所有观课教师都要写出书面评课意见。以避免无准备的评课和评课的随意性。每一位观课教师都要有在评课时发言的思想准备和内容准备。书面评课意见要统一收存建档。
8、引领主题发言、说课和评课。首先,主持人用方向性强的语言引领主题发言人进行主题发言,然后由执教教师说课。执教教师应按说课的六项内容逐一地对自己的课进行解说。对于说课,执教教师一是要认真准备,二是要认真说课。这样做一是对自己的课做出科学解释,帮助观课教师更准确地评课,提高评课的质量。说课观课教师也可以说,更可以在执教教师说课的过程中插说。最后是观课教师评课。评课可以是选派代表评课,也可以是所有观课教师逐一评课,还可以是对话式评课插话式评课。
9、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现场对话。在主题发言、说课、评课和收集占有研讨主题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现场对话。要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所有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期得出关于研讨主题的整体的、全面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10、专家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点评。专家可以是州县教研室的教研人员,也可以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可以是州内外教育教学专家。专家点评不是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的提升。
11、写出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总结内容包括:①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②开展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③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④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主题发言、研讨课、教学资源、工作场地、参与人员;⑤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研究课、课前或课后说课、主题发言、观课教师评课、执教者与观课教师对话、专家点评、主持人总结;⑥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成果;⑦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⑧对下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建议。
12、写出校本教研活动案例。案例内容包括:①主题陈述;②活动目标;③主要任务;④实施过程;⑤活动反思;⑥专家点评等。
13、校本教研成果的应用。校本教研的结论或结果形成之后,要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在应用过程中要对哪些是可以立即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哪些还有待进一步归纳、比较之后才能应用,哪些有待在教育实践条件的调整之后才能应用,哪些还不能应用,但却对改善教育和教学实践有启发、借鉴参考价值等进行区分。
责编:杨粟梅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