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表述]
《赶花》第一、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初夏,陕北高原的洋槐花开了。延安城充满馥郁的花香。一天,我信步来到嘉陵山下的树林里。这里长满了高大粗壮的洋槐树,远远看去,整个林子的树冠上仿佛堆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这是个唯美的画面,也是全文中唯一细致描写花的句子,正是那馥郁,烂漫的洋槐花才引出艰辛执著的养蜂人,才有了赶花的故事。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我在课堂上最爱问,也最会问的问题,因为她的空间好大,自认为把主动权全给了学生,可以免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滔天大罪”。)
教室里好静,过了两三分钟后,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读懂了嘉陵山下的洋槐花开得很旺,很多,很香。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花朵,花香呢?
生:“堆”、“一层”、“厚厚”可以看出洋花开得很多,开得很盛。
生:“馥郁”就是芳香的意思,从这儿可以看出花很香。
师:同学们,嘉陵山下怒放的洋槐花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旋即全班书声琅琅。默读,分析,凭借语言感情读,该做的我都做了,当我正准备在朗读中结束这段话的教学时,发现一个学生手举得高高的,一脸严肃,站起来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老师,我真想闭上眼睛,细细闻一闻那阵花香,因为我已被深深陶醉了。”说罢,还煞有其事地做了一个动作,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盈盈地望着我……
此时的我心里格登一下,有几秒钟的恍惚,孩子幽幽的话语,纯真的目光拨动了我的心弦,启发了我的思维,忽然我也有种冲动,欣喜地说:“说得多好,会动情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你给我们的教室带来了一阵清香,谢谢你!” 然后故作神秘地问全班同学:想不想再看一眼如雪般的洋槐花。孩子们一脸神往,异口同声地说:想!“那让我们也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去看看这些洋槐花吧!”带着一丝期盼,一丝兴奋我开始了课文范读……
师(缓缓地):睁开眼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嘉陵山下成了一个白雪的世界。
生:我看到了盘根错节,高大粗壮的洋槐树。
情感有时候也像火种,他们会碰撞,燎原,随之熠熠生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生:我看到了文中的作者依在洋槐树旁,闭着眼睛在深呼吸呢!
生:我看到了风儿一吹,洋槐花像雪花一样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作者在百花丛中轻歌曼舞呢!
生:我看到了作者张开双手,让花瓣洒落在她的手心,她也随着花儿,风儿起舞……
孩子们娓娓地说着,自信地述着,身心都融在这一片花海中,心中升腾起亲近文本的欲望。
师:真是一个——世外桃源(生说);是——人间仙境;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圣地……
(为接下来体会养蜂人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感悟养蜂人不辞辛苦追赶美,酿造甜蜜生活埋下伏笔!!!)
她们真真切切出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开课伊始,本想摆脱“牵着孩子走”的阴影,走出“一问一答” 的误区,去陷入了另一个沼泽地——把语文课上得“机械”、“呆板”,在肢解语言文字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是学生的一句真心话,使我豁然开朗,捕捉到那稍纵即逝的美,加以推波助澜,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享受“阳春白雪,风花雪月”之美。因为教师的问题不同,切入口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课堂状态,她留给我的思索是深刻的:
语文不是无情物,她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文句间的每一个符号都跳跃着生命,浸满着深情,而我们的孩子又是情感王子,当他们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情感的闸门开启时,他们得童真,童趣,甚至灵感便溢满课堂。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你们在嘉陵山下看到了什么?”却给孩子们一个很大的空间,因为它调动了孩子们的感官,激活了学生曾见到过的种种生活画面,放飞了他们的想象,因为有了想象,所以有了语言文字的张力,魅力,神力,生命力。因为有了想象,所以才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和多姿多彩的童心,童真。
语文课的本真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摈弃繁琐的分析和讲解。“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描述嘉陵山下的所见。”其实就是给学生搭建了“语言训练”的平台,他们可以调用文本语言,也可以跳出文本,在课外,生活中寻找语言资源,积累的语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也只有在这些语言的滋润下,学生才能自由翱翔,语言的运用才能不断走向得体,自如,洒脱的境界。
“落地才能生根”,这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真理,学语文也是如此,要读懂课文就得让学生静静地,用心地走进文本,课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悟出其中滋味,这样的课才会流光溢彩,妙语连珠,从而闪现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灵光,因为这样的学习,是有“根”的学习。
我相信,这个小小的教学片断,就如这烂漫,洁白的洋槐花,开在了延安城,开在了同学们的心中,也永远开在了我的心中!!!
文章标题:语文案例:洋槐花开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