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21世纪是人类更多的依靠知识创新,并使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也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来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型教师应当准确的把握幼儿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变化特征,来设计最佳的幼儿教育方案,
调动每个幼儿鲜活的经验积累,优化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创新意识”是创新型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这种能力结构除了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指导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之外,更主要的还表现为以下四种能力:
(一)创造性工作能力。教师不应当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而要敢于突破老的框框,具有求新意识和独立的判断精神;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努力形成与众不同但更有效的工作风格;能够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创造潜力,诱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具有开发幼儿创造力的能力;有成就感,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意识。
(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结合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假设,在广泛猎取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得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结论,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幼儿教育之路,形成新知识、新观念,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作为创新型教师,要熟练掌握各项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广泛运用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四)对未来生活的前瞻能力。创新型教师能根据科技、生产、社会的发展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生活图景,对幼儿实施尽可能超前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能够适应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二、开发幼儿大脑功能,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全国教育领域脑功能开发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世界范围内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竞争,已经转移并突出表现在对高新技术领域和儿童少年尤其是婴幼儿的脑功能开发与教育上。许多国家已经制订了人脑功能的开发计划,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研究开发。专家们认为,常人的大脑功能可能只开发了大约4-5%,甚至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不过利用了10%左右,远未发挥出人脑应有的潜能。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人脑功能的开发至少在理论上是无限的,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相当肤浅。人脑功能的开发,应从婴幼儿开始,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身”、“心”合一,架起脑科学与幼儿教育科学的桥梁,注意研究人脑功能开发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发展双脑的协调作用,使幼儿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得到合乎科学的训练和指导,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家们还建议,开发幼儿大脑功能,教师和家长们要着力于对其智慧的引发,重视环境中的适度刺激和大脑的营养,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在营养学上下一点功夫。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摈弃“标准件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尝试构建有利于脑功能开发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变应试导向为激励创新的评估体系。另外,在培养、发现、开掘幼儿的创新能力方面,要多播一点质疑的种子,常引起求异思维的火花,激励想象,给幼儿留下创造的空间。同时,将声像立体判断法、超越左脑局限法、五感法、双肢动觉法、音乐入静冥想法等开发脑功能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中,从而不断地开发幼儿的大脑功能,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
三、改变阻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基本特点在于,以传统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能熟练地掌握已有知识为教育目标,由此导致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幼儿独创性的发展。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坐在一起,完全以语言教材中的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归根到底,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
(一)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家长尽其所能,从而自觉不自觉的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主要表现在:
1、无条件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必要、合理,这些容易造成幼儿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优越感。
2、无限制地赞美、恭维幼儿。如经常当着幼儿的面夸赞他聪明、漂亮,或用赞扬的口吻鼓励他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对他画得乱七八糟的图画,也说是“杰作”等等。
3、从不要求幼儿干他该干的事情。如害怕幼儿哭闹,致使幼儿养成不好的习惯,大事小事皆以哭闹相威胁。另外,乐于为幼儿排除一切障碍,只要幼儿提出,总是助他一臂之力,使幼儿把你为他做的一切看成是天经地义……
显而易见,这些做法无论是对幼儿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其以后的成长,都是极为有害的。这将使幼儿的意志力薄弱,脾气古怪,对意外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极差。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习惯行为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如果从小就养成上述不良习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就更谈不上对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家长会等有利时机,与家长多沟通,帮助家长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
(二)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这样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的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从中学会修理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中的那个小孩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但有一位开明的老师,还有一位乐于接受意见的好妈妈。
现如今,像故事中那样喜欢毛手毛脚的幼儿,大多是不会讨人喜欢的,温顺、老实、听话、顺从、乖巧等成了判断好孩子的标准。而行为出格、爱顶嘴、爱疯、爱野、爱搞“小破坏”的幼儿,则被视为另类,被斥为捣蛋鬼、坏分子,遭人白眼,没人理睬。
其实,幼儿爱搞“小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睁着一双无知的大眼睛,对社会的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身体力行,欲用自己的双手去探求这未知的世界。合理利用幼儿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使幼儿的这种创造性萌芽得到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其大脑发展及日后处理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一种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从业道路奠定了基础,说不定国内“爱迪生”会从此诞生。反之,喜欢老实、文静、听话的幼儿,家庭虽少了一些“破坏”气氛,大人也比较安心,但是幼儿的天性却被抹杀了,培养出的幼儿也多半是循规蹈距,缺少头脑,依赖性强,从而泯灭了幼儿爱动、好奇及冒险的天性,这样做的结果,非常不利于幼儿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以及特长的培养和成长。
综观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成果的杰出科学家们,无论是国外的爱迪生、牛顿,还是中国的詹天佑、冯如,他们小时无一例外的不是“破坏大王”,让大人皱眉、老师头疼,然而就是这些被人们认为难成大器的“破坏大王”,长大后却凭借其小时养成的良好的思考习惯,而成为顶尖发明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心理学家指出,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千万不要因为其行为和结果的幼稚、离奇而嘲笑或干扰,而应当给予鼓励和劝导,从而能使其自由自在地完成自己的“创造”活动。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幼儿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幼儿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五、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最大限度的“放开”幼儿的手、脑、眼、嘴和活动时间。
(一)放“眼”,让幼儿充分感知。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多让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步入大自然,尽情地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描述一下大自然。沂水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县内有山有水,“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就是最好的写照。我针对这一地域特点,设计了“爱我家乡,写我山河”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会同家长带领孩子们到沂山、沂河边玩耍,让孩子们感受到山的雄壮、水的秀美,然后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去尽情地涂抹,从而使幼儿萌发出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放“脑”,让幼儿大胆想象。
要让幼儿大胆想象,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避免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去对待幼儿,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生命法则”,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内心需要,揣测幼儿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空间,不给以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从而使他们从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中解脱出来,敢于动脑,大胆想象。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了绿色,我并没有以成人的观点和常识去责怪孩子,而是问他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绿色,以此来探求他的内心世界。孩子说:“因为春天的树叶是绿的,小草是绿的,它们把太阳也映绿了。将来,如果天上的那个太阳不听话,我就把我的绿太阳送上天去。”多么天真、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回答,这充分展示了幼儿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时常注意和发现幼儿的此类思维,多引导、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他们的想象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放“嘴”,让幼儿尽情说话。
不管在幼儿园、家庭还是在社会,给幼儿以说话的权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机会说话,他们才会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科技小制作中,我就让孩子们尽情地说:根据身边的事物,从“不方便、不顺手、不习惯、不美观”等几方面入手,尽情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不尽之处。再根据这些缺陷,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从而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的幼儿说,现在幼儿园的课桌存在高低不能调、桌洞大小不能变等不足,并大胆说出了设计“升降课桌”的想法。有的幼儿说到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能动,这位小朋友想象出要建造一种“未来房屋”,它能够随时移动,并装有太阳能屋顶、墙壁,一切能源自给等。
(四)放“手”,让幼儿自主创作。
我们当今的孩子,常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常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3、4岁入园时,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的孩子大有人在,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入园后,教师又往往对孩子放心不下,限制过多、指导过细,不敢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地表现自己,时时事事教师唱主角,从而限制了孩子动作技能地发展,久而久之使孩子变成了吃现成饭的“傻子”。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创作,一次不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让他们去自主地干,他们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干事情的信心。在布置墙饰时,我就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从小班开始,我就试着让幼儿参与简单的布置,如在认识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亲手剪出绿色的小草,布置了绿地,剪出红色的纸条作为太阳光芒,印章印出树叶等,使活动室里一片盎然春意。到中大班则加大参与程度,让幼儿与教师一起设计墙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及布局。在“我所知道的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我首先征求幼儿的意见: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经过讨论,他们最后把海、陆、空三种形式都表现了出来。他们用大幅画面,先画了一座桥,桥下是船,桥上有各种车辆,空中飞机在飞行。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积极性很高,而且合作得也很好,表现的手法也丰富多彩,有画的,有撕纸粘贴的,而且做出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充分表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五)放“时”,让幼儿自由发展。
据调查,现在的幼儿在时间上绝大多数受到严格限制。教师管着,家长盯着。这样,幼儿不但不是时间的主人,而是时间的奴隶。开展创造性活动,增强创新意识,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要给他们时间想,给他们时间做。所以,应把时间还给幼儿,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尽情地干一些自己喜欢地事情,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责编:杨粟梅
上一篇: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礼仪意识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