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幼教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因人施教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19 19:20:1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注重养成教育,俗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同样,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

  如:在托班、小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本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在中班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很难在对与错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这时他们的正确想法需要成人及时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更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制止。比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儿带着火机来到班里,我提出暂时由我为他保管,离园时交给他妈妈,可他拒不接受。针对一件事情,我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对他的选择给予谁对谁错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评,直接告诉他对的原因,错误的后果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其稚嫩的心灵中确立一种是非的标准,从而自己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了。所以,循序渐进,明白了事理后的孩子们就能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已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更要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幼儿能力较强,已基本具备较好行为习惯。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利用公众活动对其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评、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可采用正面引导的办法,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导,效果***,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聪明、活泼,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一次,他很喜欢一个小女孩的小手枪,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冲过去一把抢过手枪,不顾小女孩号啕大哭,就带着胜利的微笑心安理得玩了起来。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你这样做很不对!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老师很不高兴。”他看我非常认真严肃,只见聪明的他,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不这样做了,我现在就把手枪还给她。”于是,他马上把小手枪还给了小女孩并向她赔礼道歉。然后回过头来说:“老师,我做错了,今后改正,你还生我的气吗?”我想了想说:“我想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高兴极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勾,后来,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为榜样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实际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均衡,能力较强,使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如用评价,讨论的方法就更不行,所以我采用了正面引导法,教育效果良好。

  第三种是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符合别人的意思,听从别人指使,基本上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对待这种幼儿我认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样示范法。记得,我班曾有一名幼儿,把上厕所的几个小朋友堵在了厕所里,经调查,是受另一名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非常热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自己也很有主见的一个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我有意请这两名小朋友,有针对性的回答了几个问题,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好像明白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意思。回答中他们说到:“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还是错,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像我刚才就做得不对。”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

  还有一种是: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有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总是乱拖乱摔小椅子,乱敲乱打桌子,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旁边站着,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一片狼藉后,不点名地说明这种情况,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不该这样做的道理,以及这样做对自己、对周围小朋友和对班级财产造成的影响。尤其让有这习惯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并且表示今后要爱惜桌椅和室内玩具等其他财产。经过几次针对性讨论,自此以后,几乎没有小朋友再乱摔乱打桌椅的现象了,并且每次自由活动后都争着帮老师整理活动室。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随之提高了。

  虽然教无定法,但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我们遵循的最起码的原则。以上是我在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而俗话说的好:独龙下不了雨!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还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责编:杨粟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