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名师

相同的内容 不同的景观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8 11:24:58

  案例: “认识大约几时”

    在一次数学新教材课改专题研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一年级第一册“钟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了不同的教法。

    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课件直观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紧接着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深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新知。

    课堂情景描述:
    认识7时整后,教师用课件同时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问:这两个钟面又是几时呢?
    生1:还是7时。
    师:还是7时吗?注意观察分针的位置。
    生2:7点过一点。
    生3:差一点7点。
    ……

    师总结:对了,由于分针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表示的时间就不一样,如果分针还没到12,说明快7时,如果刚过12,说明是7时刚过。这两种情况也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

    接着通过抢答进行巩固。

    反思: 这位教师的教学采用的是“间接告诉式”。
    教师出示两个“大约7时”的钟面后,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两个钟面的分针与7时整的差别,于是教师一直暗示学生注意观察分针的位置,以“告诉”的形式总结认识“大约几时”的方法。结果在进行综合练习时,对于“大约几时”还是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对于“大约几时”的分针位置的认识是模糊的,处于“要我学”的被动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卢梭曾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尔》中指出:“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用“这两个钟面又是几时呢?”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学生不能自觉地对“大约几时”的分针的位置进行对比观察,怎样处理这一矛盾呢?

    第二位教师作了如下处理:
    1.教师同时出示三个钟面(整7时、快到7时、刚过7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三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是整7时。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着7,分针没到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着7,分针在12过去一点点……

    2.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同桌充分讨论后集体交流。)
    生:它们的时针指着7,但第一个钟面分针指着12,是7时;后面两个钟面分针只是靠近12,不是7时。

    3.教师指着后面两个钟面引导学生总结:像这两种情况,虽然都不是整7时,但都接近7时,我们可以说成“大约7时”。

    反思: 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问题探究式”。
    这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大约几时”的两种情况,在完整感知的基础上再总结提升“大约几时”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由于教师以问题“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导向,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设问与追问,学生能自觉地观察分针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表述,对于“大约几时”有了较清楚的表象认识,学生处于“我想学”的心理状态。但学生对于“大约几时”所承载的生活意义是不明确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时间伴随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并且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积累了一定的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怎样赋予知识以生活的意义,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呢?

    再看看第三位教师的教学。
    结合课件创设情境:
    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海报场景。
    话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与密室》。小明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
    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6时57分。
    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部分学生迫不急待了。)
    生1:妈妈快点吧,电影就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
    生3:妈妈,快到七点了!……
    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
    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了七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
    生5:妈妈我们迟到不能进场了……

    这时听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老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快到7时”和“刚过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反思: 第三位教师采用的是“情境体验式”。
    在本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要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也没有以直接问题的形式加以引导,而以“小明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卢梭语)本教学片断中教师就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由此我想到: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飞学生想像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责编:杨粟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