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名师

让课堂在生成过程中涌动生命的活力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7 20:36:28

 原载2005年《教育科学论坛》12期

○李中刚   

叶楠教授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目前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

如何把握课堂生成,使静态课堂走向动态课堂,达到师生共渡生命历程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预约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是课前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则转换为切实有效的课堂实际流程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是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在资源。我们的教师中,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晓古知今、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多才多艺。如果把这些资源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无疑会使课堂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二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资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认知潜力和想象力,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欲望强。预设时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依靠学生。三是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教材是教学的线索,是学习活动的指南。教材中的题眼、空白、意境等,都是教师预设生成的切入点。预设时充分阅读教材、钻研教材,课堂的生成就会呈现出比预设更好的效果。四是充分挖掘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潜在资源。环境与设备也是教学的宝贵资源,预设时需要加以充分的考虑和利用,也会对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的预设要有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弹性,甚至留下一段空白,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

二、关注过程,灵活捕捉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在多元理解中,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在参与。这样,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就会生成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教师要牢牢把握动这些契机,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 达到教学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1、从自学活动中生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吸纳信息,编码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相同的信息在不同个体编码、加工的起点不同、方式不同,建构的结果也自然不同,这就会有多彩多姿的生存状态。2、从质疑问难中生成。有问不完的问题是学生的天性。随着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问难,“质疑无禁区”,这就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性。3、从自由感悟中生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是静止、复现的“镜式反映”,而是结合了自己独特体验后的一种重新构建,在多元解读的背景下,读同样的文本,感悟却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却具有多重的生成资源。4、从引发体验中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体验,或引发学生回顾自己亲身经历去学习、感悟新知识,也会生发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生成效果。5、从解答作业中生成。作业是学生知识能力整合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巩固、提高已有知识的最佳方法,学生的创造天性、创造潜能在这个平台上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三、准确把握,巧妙调控动态生成。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洞开了一片新天地。一些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人意料的提问,旁逸斜出的回答,远离文本的体验,任意生成的交流,纠缠不清的争辩,漫无边际的发挥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以为“捡进筐里都是菜”。结果,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被挤占,教学陷入散漫局面,表面的活跃掩盖了实质的苍白。对于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教师应该以变应变,化虚为实,牢牢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1、有效促成,筛选点化。

   教师面对教学中纷至沓来的生成资源,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照单全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择其有价值的生成加以点化,以实现课堂教学无序与有序的统一。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当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问:“什么叫沉默?”“谁沉默?”“为什么沉默?”“什么叫可贵?”“为什么沉默可贵?”“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因为爸爸批评我‘沉默寡言’,所以沉默不是可贵的”。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机智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根据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你们自己查工具书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与学习课文无关。你们认为我们应选择哪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来解决呢?”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中,最后选择了“为什么沉默”和“为什么沉默可贵”作为切入点。

    2、拨云见日,披沙见金。

    《田忌赛马》一课,其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赛马这件事,体会到“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就会使事物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学生的体会却是“齐威王真笨”。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执教的老师并没有被学生在认知上出现的偏失所左右,而是巧妙转换生成资源,围绕“齐威王很笨吗?”进行尝试探究教学处理。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齐威王很笨的呢?

    生:课文写第二次比赛时,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一个是最差的下等马,一个是最快的上等马,它们比赛肯定会差很多,这一点难道齐威王看不出来?

    师:(惊奇,继而微笑)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同学们,你们认为齐威王看出这一点了吗?

    生:没有。如果看出来了,比赛就不可能进行。

    师:齐威王都没有看出来,而这位同学却看出来了。真了不起!那么,齐威王为什么没看出来呢?

    生:我觉得齐威王是个很骄傲的人,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就是再比赛一次,他也是会赢的。

    师:你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生:我是从“得意洋洋”、“轻蔑”这两个词中看出来的,齐威王看不起田忌的马,他认为强马对弱马,当然不会输。

    师:有道理。谁还有别的看法?

    生:我觉得齐威王没有头脑,他根本不知道孙膑在里面做了手脚。

    师:(赞许)说说你的想法。

    老师从学生的旁逸斜出的思路生成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还让学生体验了如何分析事物。

    3、冷静处理,睿智引领。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其价值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非常有代表性。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要求他们说感受。教师提示道:“读课文后,有没有敬佩,有没有憎恨,有没有同情?”生①:“我同情孙悟空,因为他总是受冤枉。”生②:“我憎恨唐僧,因为他总错怪孙悟空。”生③:“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想吃唐僧肉,一次又一次失败,却不泄气”。学生的回答,似乎有理却偏离了文本价值。面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与众不同的回答,教师既不能做旁观者,也不能做武断的判官,而是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循循善诱,筛选出有价值的生成因素,让学生想想“白骨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不泄气,究竟想干什么?”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终于明白:想尽办法做坏事的人是不能敬佩的。

    真正的生成应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让我们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关注生成,把握生成,让课堂教学在生成中更多一些精彩。

责编:杨粟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