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分数的意义”教例对比分析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高新颜
教例一
师:请一位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其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生量后答:2米半,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是不是整数?
生: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是半个,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师:以前我们已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下面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几份?想一想: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师:依次出现糕点图、长方形图、1米长的线段图,边讨论边板书。
生逐一回答。
师: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出示桃子图)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桃子?每份桃子是这个整体时几分之几?
生:这幅图把5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是1个桃子,每份桃子是这个整体时五分之一。
师:(出示泥人图)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泥人?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6个泥人是其中的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这幅图把8个泥人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2个泥人,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6个泥人是其中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三。
师:将下面的两幅图与上面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一个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整体1,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把各自的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教例二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查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生介绍略)
师:我们四年级时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那要是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小组活动5分中左右,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分数的?
甲组代表:我们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我们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这样依次,可以得到许多份,得到许多分数。
师:看来这个小组想得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吗?
乙组代表:我们小组是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分成 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
师:他刚才说了 很多分数,咱们就按照他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生答略)
师:谁还有别的资料需要展示吗?
丙组代表: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四份,一份就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
丙组男生: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继续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这怎么说是四分之一,我还是不明白。
丙组男生: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
师:你满意了吗?
女生:不满意。
师:不算很满意,那你们再来解释解释。
丙组女生:因为它要分成四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得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这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评析与思考:
如何对待学生的认知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上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例一的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置之不理,可以这样说,在这位教师的观念里,凡是书本上有的、本节课要学习的都被认为是新知识,必须按部就班、从头学起。教例二的老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的知识,既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必再讲,模糊的、有争议的认识有待讨论,未知的内容需要重点研究,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教例一中,要探究的内容被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的内容很少,学生只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就能得出分数的意义。从表面上看,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但是从“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角度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过于狭窄。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连一点“旁逸斜出”的机会都没有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教例二的精教师改变了这种指令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怎样得到分数”来组织学习活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自选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在信息传递中交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交互启发,研究结果层出不穷,研究方式异彩纷呈。
问题一定要老师提出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教例二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既使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出学习中的疑惑,进一步激发探究热情。
对于这两位教师的教法,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教师1要求学生跟在他后面,一路顺风到达了目的地,教师2则让学生自己先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虽然学生可能走弯路,可能迟到,可他们的收获却不少。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留下足够的空间、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吧!
点击浏览该文件
责编:杨粟梅
上一篇:《求简单的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