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某公司 A、B 事业部(投资中心)正在考虑各自部门的项目投资,数据如下表所示。
A、B 事业部拟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
要求:
A、B 两个事业部的经理对新投资项目的兴趣相同吗?为什么?
甲集团公司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为了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的配套指引,集团公司高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组织落实。下面是与会者的部分发言:
董事长张某:我们集团公司董事会应该对整个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负总责。各子公司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构架,明确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近一年来,我们的四家子公司发生多起安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以及重大财产损失,没有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不力。为此,由我亲自兼任这四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进行整顿,重建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在将来绝对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以及生产经营不出任何风险。为了实行高效决策,避免扯皮推诿,对于企业集团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重要人事任免均由我最终决定对于企业集团本部大额资金支付,由我“一支笔”审批。因为我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我要对整个企业集团负责。
总经理李某:董事长的讲话把握住了内部控制中的最关键问题。我补充三点:
(1)为了对企业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我建议设立战略委员会,由我任战略委员会主任,对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2)我们集团主营业务是成套设备出口,去年实现营业收入 300 亿元,今年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受近年遭遇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贸出口减少,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我建议,我们集团应该改变经营策略,将主营业务由成套设备出口逐步转向外贸与国内房地产开发并重,争取在三年内实现房地产销售收入 300 亿元,使我们集团在三年内实现收入翻番,上规模,上档次。
(3)去年我们集团安全生产抓得不紧,出了一些安全事故。我们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我集团的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我建议设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总监王某:我也讲三点:
(1)近期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因移居南非将要离职,建议将副总工程师范某升任总会计师。范某事业心很强,去年负责引进生产线,效果很好,使我们企业集团的产品质量和档次都上了一个台阶。如果由他接任总会计师,可以利用其技术专家的优势,对财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虽然他在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方面知识不足,但可以学习,他有理工科的背景,补起来不难。
(2)内部审计部经理近期病休,内部审计部缺少负责人,建议由财务部经理殷某兼任内部审计部经理。殷某是财务会计专家,业务非常熟练,由他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很有优势。
(3)我们集团公司从去年开始对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明确了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等,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岗位本来是由业务非常熟练的员工担任,轮岗后新员工业务不熟练经常出问题。我建议对技术性强的岗位就不要轮岗了,以避免差错,对企业声誉造成影响。
总会计师郑某:去年我们集团公司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国家又发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建议聘请 A 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内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咨询。A 会计师事务所是我们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主审事务所,对企业集团情况比较了解,聘请其咨询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快到年终了,年度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又要开始了,建议由 A 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这两项审计,其对情况熟悉,审计速度快,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会议通过了聘请 A 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并提出咨询意见的动议。A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中发现如下情况:
(1)甲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为生产发电设备零配件的企业,甲集团公司在生产中没有生产余料入库和废品处理等方面的会计记录,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2)在对甲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乙内部控制测试中,发现子公司乙各职能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均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财务部统一支付或办理报销。
要求:
对 A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P 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2013 年末,P 公司拥有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 3 家全资子公司,并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P 公司除拥有上述 3 家全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外,无其他股权投资,且 3 家子公司均无对外股权投资。P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25%,采用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一致。2014 年,P 公司
及其子公司发生的与股权投资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甲公司控制乙公司
2014 年 4 月 1 日,甲公司向 P 公司支付现金 4000 万元,获得乙公司 60%有表决权的股份,相关的产权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当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7000 万元(此金额为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 P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其中:实收资本 2000 万元,资本公积 1500 万元,盈余公积 1000 万元,未分配利润 2500 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8000 万元;乙公司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3 月 31 日实现的净利润 400万元。2014 年 3 月 31 日,甲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28000 万元,其中:实收资本 15000 万元,资本公积(资本溢价)5000 万元,盈余公积 2000 万元,未分配利润 6000 万元。此项合并交易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为发生过交易事项。
2014 年 4 月 1 日(合并日),甲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①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00 万元;
②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4200 万元。
2014 年 4 月 1 日(合并日),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③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 7000 万元为基础确认少数股东权益 2800 万元。
(2)丙公司控制 M 公司
2014 年 7 月 31 日,丙公司支付现金 40000 万元,购买了 M 公司 80%有表决权的股份,相关的产权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取得对 M 公司的控制权。当日,M 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38000 万元,除存货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高 2000 万元(符合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此项合并交易发生前,丙公司与 M公司之间未发生过交易事项;M 公司与 P 公司、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之间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丙公司和 M 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均不存在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且采用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一致;M 公司无对外股权投资。
丙公司在编制 2014 年 7 月 31 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将 M 公司存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2000 万元,确认了相关递延所得税影响 500 万元;将丙公司对 M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调整后的 M 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丙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①确认合并商誉 8400 万元;
②确认合并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万元。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丙公司又从 M 公司少数股东处以现金 4200 万元购买了 M 公司 10%有表决权的股份,持有的对 M 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比例达到了 90%。对 M 公司自 2014 年 7 月 31 日开始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为 41000 万元。丙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③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4100 万元,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丙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部分会计处理如下:
④调整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0 万元;
⑤确认合并商誉 8400 万元。
(3)P 公司设立产业投资管理公司
2014 年 10 月 7 日,P 公司与其他投资人(其他投资人与 P 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且相互之间也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共同出资设立了 X 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 X 公司)。X 公司专门投资于具有快速成长潜力的企业,向其投资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其业务仅是对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目的是实现投资期内的资本增值。X 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基础计量和评价其投资并向投资者报告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P 公司能够控制 X 公司,并承担为 X 公司制定投资策略的义务。至 2014年 12 月 31 日,X 公司对三家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了股权投资,且已制定明确的退出计划。
2014 年 12 月 31 日,P 公司在编制 2014 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没有将 X 公司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其理由是:X 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而 P 公司是非投资性主体,将 X 公司纳入 P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会使合并财务报表对 P 公司主业活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变动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反映不够清晰。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逐项判断①至③项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近年来,国内中餐连锁市场上精彩纷呈。通过精装修及好服务来支撑高价格(如“俏江南”)
的经营模式曾经盛行一时,通过极致服务来让顾客成为忠实“粉丝”(如“海底捞”)的口碑营销也非常流行,起步于杭州的 GD(“外婆家”)则奉行低价位、高翻台及顾客心甘情愿排队来实现更好的经营态势。这种以低价格为特色的经营模式已经让 GD 从一家小面馆发展成为遍布杭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知名中餐连锁公司。
在餐饮原料采购环节,GD 全面制定 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借助于配送中心,形成标准化、大批量的统一产生来引导越来越小的边际成本。对除中餐蔬果和一些本地食材之外的采购活动,集中寻找能大规模生产食材的工厂,并将鸡鸭鱼肉等食材宰杀和粗加工处理委托给外包方。规模化采购使其能从供应方处得到优惠的价格,标准化处理将食材粗加工环节的人工成本外部化。例如,点击率极高的名菜“鸭葫芦”,就是 GD 反复研究如何将鸭子的剔骨工序分解量化,随后派出技术人员前往供应工厂培训,由工厂对原材料进行批量的剔骨处理。在经过 GD 检验后,剔骨完毕的鸭子会被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将“鸭葫芦”所需的其他食材和调料一一按规定分量配好装袋,再由外包的物流公司送往各个门店。来到门店后,剔骨处理完毕、食材和调料搭配完毕的“鸭葫芦”只需最后的烹饪便可上桌。“鸭葫芦”在“GD”的菜谱上售价是 58 元,与其他餐厅价格相比堪称极低。
在就餐环境布局方面,GD 通常将出菜口设在了餐厅居中处,便于服务员拿到菜品后抵达各个区域时间大致相同,便避免了人工空白等待;装饰摆件和绿植从地面上抬高到了墙上,既节省地面空间并形成“GD”风格,还将放置备用碗筷纸巾的落柜嵌入到墙里,以进一步节省空间;千方百计地在餐厅里面安置更多座位,以让店门外排队顾客不用等太久,将几个方形的小桌拼成一条长桌,让互不认识的顾客们“拼桌而坐”,餐位处灯光压低的做法,则能在熙熙攘攘中,为顾客营造出一分“私密感”。
对于价格异常低廉、面向中低端顾客的餐饮企业来说,排队的人龙就像是一条生命线。每餐的翻台率必须保持较高水平,餐厅方能收回成本,接下来的才是利润。据悉,GD 翻台率差不多是300%。
GD 将自己定位为“大众聚家餐饮”,其顾客主要为普通居民以及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青年商务旅客,与追求豪华消费的餐饮公司相比,它是一个“异类”,始终保持低价、排队的做法。GD 与众不同的做法也遭到一些非议,排斥了商务餐让顾客觉得该公司“小气”、服务较差,低价格策略反而会让顾客怀疑其服务性和可靠性,自建网站销售机票也让顾客感到不熟悉、不方便。另外,其他类似也开始逐渐推出低价策略,这对 GD 公司来说是一个模仿威胁。
要求:
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竞争优化来源是特别重要的因素,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请问,是哪两个方面?
甲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下设 A、B、C 三个事业部及一家销售公司。”A 事业部生产 W 产品,该产品直接对外销售且成本全部可控:B 事业部生产 X 产品,该产品直接对外销售;C事业部生产 Y 产品,该产品既可以直接对外销售,也可以通过销售公司销售。集团公司规定:各类产品直接对外销售部分,由各事业部自主制定销售价格;各事业部通过销售公司销售的产品,其内部转移价格由集团公司确定。为适应市场化改革、优化公司资源配置,2015 年 7 月 5 日,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上半年经营效益评价工作专题会。
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1)A 事业部经理:集团公司批准的本事业部上半年生产计划为:生产 W 产品 20000 件,固定成本总额 10000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 1 万元。1 至 6 月份,本事业部实际生产 W 产品 22000 件(在核定的产能范围内),固定成本为 10560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 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强对 W 产品的成本管理,本事业部拟于 7 月份启动作业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开展作业分析,通过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力争消除非增作业,降低产品成本。
(2)B 事业部经理:集团公司年初下达本事业部的年度目标利润总额为 10000 万元。本事业部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为:生产并销售 X 产品的 60000 台,全年平均销售价格 2 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 1 万元。1 至 6 月份,本事业部实际生产并销售 X 产品 30000 台,平均销售价格 2 万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 1 万元。目前,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预计下半年 X 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将降为 1.8万元/台。为了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利润总额计划,本事业部拟将下半年计划产销量均增加 1000台,并在全年固定成本控制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下半年 X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控制目标。
(3)C 事业部经理:近年来,国内其他公司研发了 Y 产品的同类产品,打破了本事业部对 Y 产品独家经营的局面。本事业部将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将 Y 产品全年固定成本控制目标设定为 2000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控制目标设定为 1.1 万元。
(4)销售公司经理:本年度 Y 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很可能由原来的 2.1 万元/件降低到 1.8 万元件,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建议集团公司按照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协商的方法确定 Y 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和(4),确定 C 事业部 Y 产品内部转移价格的上限和下限。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